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5-02-21 · 7页 · 259.7 K

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48年6月,国民党吉林省政府颁布了《各县市旗联保连坐办法》,规定在市县(旗)政府指导下,由乡、镇(区)公所承办,每10户为连坐单位,编成甲、保、联保,订立“联保连坐规约书”,一户违约,同受株连。辽宁省也有类似做法。由此可推知()A.解放战争东北战场顺利推进B.国民党为其独裁披上“宪政”外衣C.国民党改变了“训政”方式D.新三民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2.亚里士多德说:“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机会。”他描述的政体应是()A.雅典城邦民主B.斯巴达寡头政治C.罗马共和政体D.马其顿君主专制3.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4.如表是部分典籍里关于“礼”的记载,不同的人对“礼”的看法不一样,出现“礼”内涵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西汉道者,所繇(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两宋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朱熹《朱子语类》明末清初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此之谓实,于是而始有仁义之名。-黄宗羲《孟子师说》A.儒学家的思想构建B.政治经济的变迁C.服务统治者的需要D.道德教化的发展5.1866年普奥战争后,以普鲁士为主导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谋求德国的完全统一。与此同时,法兰西第二帝国在现代化改革下重新恢复实力,皇帝拿破仑三世跃跃欲试,想要再创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的辉煌统治。对此,下图中英国的漫画则显示出“睁一只眼睡觉”,对普法双方的“狗咬狗”保持关注。由此可知()A.希望重新恢复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格局B.实行严格的中立政策以维护资本主义的发展C.两国局势走向和结果最终达到了英国人预期D.拿破仑战争后维持欧洲的和平是普遍的追求6.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B.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C.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D.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7.以下曲线图所示为我国1950年至2016年关税收入总额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情况变化示意图。对其中1980年至2016年期间关税变化解读最合理的是()A.关税税率持续稳定B.以保护国内市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C.关税体系逐步完善D.折射出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发展显著8.明朝中期,地价逐渐达到高峰,每亩能卖到50两到100两。但到明正德和嘉靖年间,民众一度以田地为累赘,出现拱手送人而无人肯要的现象。该变化主要缘于()A.土地兼并加剧B.赋税政策的调整C.租佃关系出现D.高产作物的引进9.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提倡社区治理以简化政府职能、缩减政府开支为核心,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资本的自由流通。上述举措()A.增强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B.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C.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形势D.降低了基层治理的水平10.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官方基层组织先后有里甲制、保甲制、粮长制等,半官方基层组织有乡约、社学、社仓等,民间组织有义庄、善会、善堂等。这些官民组织同时并存,在社会功能上相互补充,且吏胥职役至清代也成为士绅的一大出路。这些现象说明明清时期()A.江南士绅权力和影响力扩张B.国家对基层的控制逐步减弱C.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民间组织D.乡里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11.公元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进入氏族社会晚期。掌管战争的氏族成员往往通过占有更多的战利品,来豢养一批宣誓效忠、居住在主人身边的随从,尽管这些随从还是自由人。据此可知,此时的日耳曼人社会()A.孕育了新的社会因素B.消除了氏族血缘影响C.产生了军事民主作风D.建立了封君封臣关系12.下图为红山文化玉龙,因其头部造型以及大耳、长吻、吻上的褶皱和獠牙与猪的形象较为相似,故被称为玉猪龙。这种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发现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玉器,据此可知红山文化()A.玉器制作技术先进B.农业生产较为发达C.分布范围最为广泛D.礼乐文化开始形成13.19世纪中后期,时常发生民众对机器的暴动、捣毁机器等现象。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斯·古莱特说“技术研究与发展肯定会继续,但不会无节制地进行下去......还要考虑不同的社会承受技术的不同能力。”上述史料最适合论证近代中国()A.“土洋结合”技术演化路径有一定合理性B.立足于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C.“中体西用”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D.清廷被迫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14.新航路开辟后,为了分散海运投资的风险,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最初是每一次航行签订一次契约,确定股份比例,后来代之以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都可以买,成为航运公司投资人。这表明()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B.经济投机意识逐渐增长C.航运公司主导海外扩张D.远洋贸易投资风险降低15.有学者发现,18世纪北京等主要城市工人的生活水平尽管与伦敦、巴黎有差距,但仍能接近于欧洲落后地区如莱比锡和米兰,但是进入20世纪,欧洲所有地区的城市建筑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中国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A.工业化发展较慢B.制度选择不当C.城市化进程滞后D.工人赋税沉重16.下图是《顺风相送》的内容要点。该书是明朝时修成的航海手册,在当时传抄较广。它反映出当时()A.海禁政策转向废弛B.传统科技承古萌新C.西学东渐日渐兴起D.海洋意识潜滋暗长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到了明代,废宰相,设内阁,君主大权在握,包括税收在内的各项制度均由皇帝独断专决。明代赋税制度在地域上分为中央和地方,但是各项税收均输入到中央供皇室和政府开支,在地方留有部分收入供地方所用。税权像国权一样为单一制,税制由中央制定。虽然税制执行也出现过不顺,但是在中央和地方政权大体上看仍是一元制。张居正能推行其赋税改革,主要在于他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其当政之时,既身为帝师,又为内阁首辅,深受皇帝和太后信任;另一方面,明代中后期太监权势逐渐强大,尤其是秉笔太监,批红权使其大权在握,而张居正恰恰与神宗身边的太监关系甚好。-摘编自谢阳《明代赋税制度研究》材料二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为了应对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于1941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税收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改动,将田赋收归中央,把全国税收划分为国家税收与县自治税收两大系统,原先的省级税统一纳入国家税中进行管理。时任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指出:“就中央方面言,由于省级财政之归并于中央财政系统,原属地方之田赋与营业税,及契税收入列为中央收入之大宗。同时因为田赋改征实物,军粮公粮不虞匮乏,有助于抗战者至巨,确实收到相当成效。”但是,这种税收政策毕竟属于一种战时财政政策,是中央为了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应对抗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只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适用,不宜长期实施。一旦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就会暴露其固有的遏制地方经济发展的弊端。-摘编自章启辉、付志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税收政策演变的思考》材料三1950年5月,财政部召开第二届全国税务会议,会议确定的工商业税收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工商所得税税率级距的调整,货物税、盐税以及其他一些税种税率的降低,减轻了私营工商业的税 收负担,增加了其利润;停止开征遗产税;税目的简化合并以及纳税办法和手续的简化,降低了私营工商业纳税的复杂程度,减轻了其纳税成本;对公债发行的调整亦减轻了工商业的负担;对公债金额遵循自愿的原则,增加了私营工商业对自有资金使用的自由,为其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据当时16大城市私营工商业税收统计,1950年第三、四季度比第一季度税收分别增加了90%和80%-摘编自程燕婷、王剑峰《论建国初期调整私营工商业的财税政策及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能够推行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税收政策调整的特点。(8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前优化财税政策助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契约的基本框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其一,政治性质的契约。从先秦时代的盟誓或盟约,到秦汉以降的约法比如“约法三章”及“约法十二条”等,均为统治者向民众宣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其二,私人之间通过合议缔结的契约,其种类和内容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城,从婚姻到交易,从借贷到合股,等等,皆以私人合议来建构社会秩序。其三,介乎两者之间的具有建构共同体功能的契约,诸如家族或宗族、村落、商行以及会社制定的“约”;它们之中既有倡议者单方面宣示的“约”,也有参与者共同合议的“约”。-摘编自徐忠明《社会与政法:在语境中理解明清契约》材料二“契约”精神在西方文明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因素。欧洲17-18世纪以来的契约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与身份社会的瓦解,出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转型;近代西方契约既是处分财产的工具,也是权利、平等、自由、合议与法律之间的楔石。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它一方面批判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同时又补充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侧重分析了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摘编自李萍《论西方现代契约精神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契约和中国古代契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中西方契约不同的原因。(11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图2地中海示意图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BBADDBC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BAAAD二、非选择题17.(1)原因:税制由中央确定(税权具有单一制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有一定实权;皇帝和太后的信任和支持;张居正与秉笔太监交好。(8分)(2)特点:针对抗战形势实际需要;中央财政的实力和权限得以加强;成效比较明显;征税内容偏重实物。(8分)(3)合理化建议:财税政策的出台、实施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灵活运用财税工具,有利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合理减轻企业税负,为国家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作贡献;加快财税立法的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特点:当政者的契约具有政治性和律例性;私人订制的契约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或内容全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家族、宗族、村落和商行订立契约以维护其共同体。3(分)作用:有利于建构和维系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发挥了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3分,任答三点即可)(2)不同点:西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具有理性主义特征;17-18世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