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2025-02-21 · 13页 · 863.7 K

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面有关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了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结论是可靠的B.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精子等材料,并首次命名了细胞C.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所占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教材P8二.2P12二.2P14二.2变式)下列有关流感病毒、支原体、大肠杆菌、酵母菌和衣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酵母菌和衣藻B.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集中在拟核区域C.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支原体、大肠杆菌、酵母菌和衣藻D.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在宿主细胞中繁殖3.GFAJ-1是一种杆状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嗜极细菌。该细菌能在缺乏磷元素的环境中吸收通常被认为有剧毒的砷元素进入细胞内,用砷来代替部分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和生化反应。根据材料进行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B.这种细菌能用砷元素合成DNA与RNA等重要的生命化合物C.GFAJ-1细菌体内砷元素为大量元素D.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造成代谢混乱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与其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有关B.细胞中的元素大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大多数无机盐则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组成它们的单体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有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会大量转化为糖类分解供能第1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纱布是一种常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普通纱布只能吸收已经流出的血液,但阻止血液继续流出的效果有限。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由几丁质(结构如图)加工而成的新型伤口敷料,它可有效阻止血液继续流出并启动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几丁质都属于多糖,是经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B.食物中纤维素能促进肠胃蠕动和排空,也有利于维护心血管的健康,因此一些科学家将它归类于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C.几丁质和纤维素一般不是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D.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在实际应用中,它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6.(教材P38二,1变式)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下列对于冬小麦体内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冬小麦冬季时改变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有利于抗寒B.冬小麦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水具有较低的比热容,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D.水是极性分子,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7.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研究蛋白质的折叠时发现,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去折叠(或变性),成为失去自然构象的松散肽链,当去掉尿素时,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重新折叠(或复性)成原来的构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盘旋、折叠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B.暴露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但不会破坏肽键结构C.去除尿素后,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它们原来的构象,功能也可能随之恢复D.变性的蛋白质,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需50-65℃水浴2min后显紫色第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下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a是葡萄糖,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B.在植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相近的是脂肪,相对于糖类而言,脂肪中的氢与氧的比值比糖类中的高C.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4种,物质d属于固醇类物质D.图中a、b、c是A、B、C的单体,A、B、C结构的多样性均与a、b、c的种类有关9.肺炎支原体(Mp)主要感染人体肺部组织,Mp的细胞膜上具有多种黏附蛋白(如P1),能使Mp牢固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表面。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一种波形蛋白。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标记上皮细胞膜上的波形蛋白后,向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已用红色荧光标记P1的Mp,共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P1和波形蛋白共定位波形蛋白(绿色)P1(红色)(细胞最外层为黄色)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重合呈现黄色。A.Mp的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B.上皮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上磷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黄色荧光的出现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波形蛋白合成与运输涉及多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10.(教材P46-1.2原题)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B.细胞膜是细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C.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模型第3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教材P51思考讨论变式)科学家曾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该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结构协调配合。下图为该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②③为有膜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B.该实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发现图中①②③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物质先出现在③处C.图中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②的膜结构与①③通过囊泡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12.某些两栖类动物的皮肤颜色会随环境变化发生改变。机理是这些动物皮肤色素细胞中有众多的黑素体,在细胞骨架的参与下,黑素体可在数秒钟内从细胞中心散到细胞表面,使皮肤颜色变深;又能快速回到细胞中心,使皮肤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B.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C.上述现象体现的细胞骨架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D.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13.(教材P55思考讨论.资料4变式)伞藻为单细胞海生绿藻,高一般2~7cm,外形上分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生物学家对不同品种的伞藻进行了如下实验,观察其帽的再生现图1伞藻嫁接实验图2核移植实验A.选择伞藻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再生能力强B.从图1实验可得出其帽的形态与细胞核有关C.图2核移植实验是为了排除细胞质的影响D.伞藻核移植实验比嫁接实验更能说明其帽的形态建成是由细胞核控制的14.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需要特别控制温度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酵母菌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第4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调节pH15.(教材P62问题探讨.变式)如图实验装置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半乳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下列关于液面的变化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B.a侧液面先升后降,b侧液面先降后升C.a侧液面先降后升,b侧液面先升后降D.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b侧液面低于a侧液面16.(教材P72二.2变式)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来解决这种危机(如图),比如淡水中生活的草履虫,能通过收缩泡排出细胞内过多的水,以防止细胞涨破。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将离子排出以避免渗透膨胀B.这三种细胞均以原生质层充当发生渗透吸水时所需要的半透膜C.液泡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细胞壁作为系统的边界有选择透过性D.若将草履虫放入海水中,推测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减慢17.(教材P67-.3原题)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18.人体内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图甲为成熟红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葡萄糖的模肠腔吸收并正确的是乙A.甲中细胞内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才能氧化供能第5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甲中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属于协助扩散C.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排出Na+消耗的能量均来自ATP的水解D.甲乙中的转运蛋白在吸收葡萄糖时并非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19.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外的相应受体B.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C.酶联受体激酶区域与ATP水解脱离的磷酸基团结合后具有活性D.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20.如图为ATP分子结构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B.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D.主动运输、肌肉收缩、蛋白质水解等吸能反应都需ATP水解提供能量21.(教材P89一.4原题)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第6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教材P85二.2变式)为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将底物和酶分别置于相应的温度下进行预保温,然后将底物与酶混合,反应1min,最后用检测试剂检测底物的剩余量,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时,底物剩余量最少,故60℃为该酶的最适温度B.若温度升高至61~120℃,则底物剩余量将逐渐减小C.底物的初始量、酶的浓度、pH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D.可采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3.耐力运动是一种重要的体育锻炼方式。图甲表示在耐力运动过程中人体肌细胞出现的一些物质变化,图乙表示开始训练或停止训练时,人体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适应性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乙A.图甲中X可表示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B.催化b的酶位于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C.持续训练的时间越长,线粒体数量增加的越多D.停训1周后再进行训练,线粒体数量可以恢复24.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为探究Ca2+对淹水处理的辣椒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