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答案

2025-02-21 · 4页 · 204.7 K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诊断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B(结合原文第一段“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认知能力增长了,就会看到自己的问题”,可知积累知识经验才谈得上认知能力提升;而从第二段“已经能看出门道在哪里,只是能力达不到”可知道,沮丧情绪是基于能发现问题但暂时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情况而产生的;最后一段“清晰地看到问题出在哪儿,人才会从绝望之谷开始往上爬”,从而做出具体改变。故选B)2.(3分)C(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希望治疗”更有效)3.(3分)D(A项“眼高手低”是描述人们认知水平提高但能力达不到的情况,引号没有讽刺意味;B项“诘问”“批评”错误,材料二崔庆龙的一连串提问是强调“更本质的自我思考和审视”;C项张冠李戴,“以目标为导向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为斯奈德的观点)4.(4分)①选取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贴近现实,易于读者理解。②引入受访者的真实经历,易于唤起共鸣。③文中使用第二人称,与读者对话,令人感到亲切。④语言通俗直白,没有大量使用专业术语。(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5.(6分)①清晰地找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变,不断接近所愿。②转变心态,不执着于理想能否实现,重在实现目标的过程里体验快乐。③回看过往时不把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相信逆境会过去。(每点2分)6.(3分)D(A项,高鹏发奋读书,十六岁考中秀才不只是感激谈先生的恩情,更重要的是不忘祖父和父亲的期待,想要在功名上有所成就;B项,高鹏在科举废止后,虽然内心痛苦失落,觉得徐呆子哭的就是他,但他并不迂腐守旧,不知变通;C项,高鹏“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并不是因为“无法展其所长,尽其所学”,而是性格使然)7.(3分)C(“与其他人敷衍教学的做法构成鲜明对比”理解有误,文章重在表现高北溟的教育理念及具体做法,突出他的才识和品性,并没有写其他教员教学态度敷衍,也没有进行对比)8(4分)①“徙”寓意“考取功名,仕途顺达”。高鹏,名鹏,字北溟,寄寓对仕途功名的美好祈愿。高鹏16岁考中秀才以及后来担任县中国文教员,有所作为,是“徙”的具体表现。②“徙”寓意“命运坎坷,遭遇变故”。高北溟考中秀才,却赶上废除科举,功名道断;在县中教书,很1有成绩,却最终不得不重回小学。(每点2分)9(6分)①“凉”是小说笼罩的悲凉氛围。面对时代变迁,以徐呆子为典型代表的知识分子不知变通,造成命运悲剧;受官场环境影响,高鹏和沈石君有才华却事业受挫。②“温”是小说呈现出来的温暖人情。谈老先生无私教育和帮助高鹏;谈先生去世后,高鹏尽礼致哀;沈石君劝告高鹏读简师,后又聘任他担任县中国文教员,辞职时还恳求新校长留下高鹏。③“温”是小说赞美的美好人性。谈老先生善良无私,沈石君爱才、倾心教育,高鹏自强、感恩,对教学一丝不苟,对学生认真负责。(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H11.(3分)B(用法相同,均为名词作动词)12.(3分)A(汉武帝赏识李陵的重要原因是“善骑射”“爱人下士”,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13.(8分)(1)(管敢)详细地说:“李陵的部队并没有后援,箭矢也快用完了,倘使派遣精悍的骑兵去射杀他们,汉军就会被击破。”(“具”“且”“精骑”各1分,大意1分)(2)与其痛心悼念冤死的母亲和妻子,怨恨埋怨君王和国家,不如舍弃生命为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啊!(“与其……曷若”“尤”“纾”各1分,大意1分)14.(3分)身为汉朝将领投降匈奴是“不忠”;投降匈奴祸及父母亲族是“不孝”。(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3分)15.(3分)B(“骑着毛驴在田间到处游走”错误,“骑驴两脚欲到地”意为骑在驴上两脚快要到地,形容驴很矮小)16.(6分)①《自嘲》颈联将衰老的容颜与喝醉酒时昂扬的意气作对比,突出了诗人志气不减当年的精神状态。②《书愤》颈联将当年的自我期许与老来的现实处境作对比,突出了诗人有心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每点3分)17.(6分)(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2(每空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3分)①惟妙惟肖②匠心独运③独树一帜(每空1分,其他成语言之有理也可)19.(6分)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乙:味型全面丙:我们选择了用筷子吃饭(每处2分,大意对即可)20.(3分)B(A项表“强调”;B项和选文一样,表“特定称谓”;C项表“反语”;D项表“引用”)21.(4分)①把“决定的”删掉。②把“像上端被斜斜劈去的一截竹茬子”改为“像一截上端被斜斜劈去的竹茬子”(每处2分)22.(4分)运用比喻手法,将檐角的月亮比作“一只淡黄的灯笼”,形象生动地写出月亮移到檐角时仿佛挂在那里的画面,营造出朦胧淡雅的意境,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手法1分,分析2分,效果1分)四、写作(60分)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①既要敢于做自己,又要尊重他人。②要有包容的心态,接受差异。【参考译文】材料一:夏季,五月,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酒泉郡。李广有个孙子叫李陵,善于射箭骑马,能爱惜人才,善待士卒。汉武帝觉得他有李广的风范,任命他为骑都尉,在酒泉、张掖一带教习射术,以防范匈奴。等到贰师将军攻打匈奴时,汉武帝命令李陵,要他替贰师将军掌管军需行李。李陵却叩头请求说:3“我所率领的那些屯驻在边境上的士兵,都是荆楚地方的勇士,全是奇才剑客,力能伏虎,每射必能中的,因此请求能够自己率领一支部队,到达兰干山的南边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匈奴专心和贰师将军对敌。我愿意以少击众,就凭着五千步兵,直入单于王庭。”汉武帝听了,特别赞赏他,并且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陵到了浚稽山,和单于碰见了,匈奴看到汉军不多,就直向军营冲过去。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徒步战斗,又杀了几千人,在交战中,还趁机发出连驽射向单于,逼得单于逃向了山下。匈奴很不利,便想要退走,正好遇到李陵的部队里有一个军候管敢,被他的长官校尉所羞辱,逃去投降匈奴,详细地说:“李陵的部队并没有后援,箭矢也快用完了,倘使派遣精悍的骑兵去射杀他们,汉军就会被击破。”单于得到了管敢的消息,特别高兴,便派遣骑兵去包围汉军,大声疾呼说:“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吧!”于是就拦阻汉军的退路,急切地攻击李陵。李陵被困在山谷中,而匈奴人高居在山上,箭像雨一样地从四面八方发射下来,五十万支箭都用完了。兵士尚剩下三千余名,都只拿着从车辐上砍下来的木头当武器,逃到狭谷,单于便从山壁上投下大石块截断谷口,阻止李陵的退路。汉兵死了很多,不得继续前行。李陵感叹地说:“现在已经没有兵器了,再打下去,到了天亮,便只有等着被捉,假如我们大家就这么解散,各自逃亡,说不定还会有人可以逃回去向天子报告的。”到了半夜,李陵和韩延年就一起上马,有十多名壮士伴随着,几千名匈奴骑兵在后面追赶着他们,结果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无脸回去回报皇上了!”于是就投降了匈奴。汉军到处逃跑,逃到边塞的,只有四百多人。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了,很生气,群臣也都怪罪李陵。材料二:《论语》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书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悼念冤死的母亲和妻子,怨恨埋怨君王和国家,不如舍弃生命为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啊!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选择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4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