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密卷(新七省通用卷)(考试版A3)

2025-04-12 · 3页 · 1.5 M

2025高考押题密卷新七省通用卷)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部分老旧社区内部长期存在自发的农业种植现象。与对老旧社区进行传统改造相比,对老旧社区进行“有农化”改造会在社区改造中保留并优化农业种植空间,有序引导居民从事辅助性农业种植。图示意济南某老旧社区“有农化”改造规划。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开展“有农化”改造的社区大多(   )①中老年住户比重大②配套设施齐全先进③空间开放度较高④楼栋平均高度较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有农化”改造需要在小区内增设(   )A.雨水收集装置 B.有机肥生产厂 C.农机具停放场 D.分散堆肥站点3.与进行传统改造相比,对老旧社区进行“有农化”改造更加关注(   )A.环境质量 B.经济价值 C.民生需求 D.粮食安全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的鄂温克族人曾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形成一种移动的生态迁移聚落。这种聚落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称为“乌力楞”。“乌力楞”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获品平均分配等制度。图示意鄂温克族人生存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乌力楞”选址主要考虑当地的(   )A.地形和水源 B.气候和土壤 C.军事和交通 D.政治和文化5.“乌力楞”蕴含的地域文化有利于鄂温克族人(   )①稳定食物来源②抵御野兽侵袭③适应气候变化④开垦肥沃土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滇西云龙县山多、水多桥亦多,被誉为“古桥梁艺术博物馆”。该县统计在案的古桥梁有37座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云龙盐业的开发,是云龙古桥众多的原因之一。图为云龙县古桥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古代云龙县建设众多桥梁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沟谷河流遍布 B.林木石材丰富 C.盐业贸易需求 D.资金提供保障7.古桥选址在河道顺直处,主要考虑(   )A.距离 B.安全 C.造价 D.技术8.受自然环境影响,云龙县保护古桥梁群的最大困难是(   )A.洪水多发 B.地震频繁 C.人为损坏 D.虫蛀腐朽梭梭是我国固沙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为适应自然环境,梭梭叶片退化,幼茎呈绿色,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中,流沙经常将凋落物掩埋,形成与裸露地表凋落物不同的分解环境。下图示意该沙漠腹地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地下10cm)条件下梭梭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完成下面小题。9.梭梭凋落物主要为枝条,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该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多大风 B.沙地广 C.气温低 D.气候干旱10.造成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条件下梭梭凋落物质量损失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风速11.在干旱区,沙埋凋落物可以改善干旱区土壤(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厚度智利科金博地处29°S~32°S南美大陆西海岸,常年存在暖空气夹在上下冷层之间的现象,夏半年更显著。下图示意夏季白天暖空气夹层出现时的气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处暖空气夹层形成的原因是(   )①锋面逆温   ②气流下沉增温   ③寒流降温   ④地面辐射降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与夜晚相比,白天暖空气夹层更显著,主要因为(   )A.海风抬升后释放热量 B.海风到达山顶后下沉C.离岸风增强寒流势力 D.离岸风带走山坡热量14.暖空气夹层的存在导致中央谷地(   )A.多雨多雾 B.多雨少雾 C.少雨多雾 D.少雨少雾维加内拉是意大利的小村庄,大致位于40°N,该村庄坐落于深谷底部,四周高山林立,每年约三个月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后来村民们安装了巨大的反射镜,并采用阳光同步技术,控制镜面随太阳的移动调整倾斜角度和水平角度,让阳光向下照射村庄。下图示意维加内拉小村反射镜工作原理。完成下面小题。15.与11月相比,12月该村庄反射镜(   )A.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大 B.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大C.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小 D.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小16.该村庄将上述阳光同步技术用于光伏发电,春分日正午光伏面板倾斜角为(   )A.30° B.40° C.50° D.60°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韧性城市是指能凭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并保持其主要功能正常运行的城市。当前城市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压力,因而建设韧性城市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分别示意2011年、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空间格局演变。(1)相较2011年,指出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空间格局演变特点。(6分)(2)指出影响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的主要因素。(4分)(3)相较长三角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等级较低,请说明理由。(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黑河发源于海拔高达4828米的祁连山中段,受断层活动等影响在山麓地带形成较大的冲积扇。研究发现,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近年来,为合理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中科院专家通过对当地山麓水文、地质状况的考察,提出在该区域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下图示意黑河冲积扇地质剖面。(1)分析断层对黑河冲积扇形成的影响。(6分)(2)分析黑河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的自然原因。(6分)(3)专家提出在黑河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试对此进行合理解释。(8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历史上的莱茵河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从阿尔卑斯山到北海海口,沿途河道周围有众多湖泊和湿地,河里的水族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来自北海的鲑鱼。鲑鱼是溯河洄游性冷水鱼类.不同年龄的鲑鱼喜欢在不同深度活动,以浮游生物、昆虫幼虫、小鱼小虾为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几十年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鲑鱼数量大幅度减少。1987年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提出了“鲑鱼2000计划”,即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上游作为本目标的实现标志。图左为莱茵河的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图右为卵石区水流场示意图。(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莱茵河鲑鱼数量减少的原因。(6分)(2)据图文材料推测河床铺设卵石区对鲑鱼生存水环境的有利影响。(4分)(3)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角度,分析莱茵河综合治理工程对鲑鱼回归的意义。(6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