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天津卷)地理·全解全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文创产品是一种将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新型创意产品。目前,天津正持续加大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文旅服务行业注入丰富文化内涵。图为四幅天津文创产品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能够体现“凝固历史艺术,领略万国风华”主题的文创产品是( )A.年画娃娃钥匙扣 B.五大道建筑便签C.天津之眼明信片 D.博物馆藏品雪糕2.近年来,文创产业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是( )A.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与转变 B.从业者日益娴熟精湛的手艺C.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逐渐多样 D.交通与信息通信的日趋便捷【答案】1.B2.A【解析】1.由材料可知,文创产品是一种将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新型创意产品,由题干信息可知,体现“凝固历史艺术,领略万国风华”主题,五大道建筑便签既有历史文化,又符合现代生活所需,B正确;年画娃娃钥匙扣、天津之眼明信片与博物馆藏品雪糕不能体现天津历史文化,ACD错误;故选B。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创产业的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与转变是使得文创产业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A正确;从业者日益娴熟精湛的手艺、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逐渐多样、交通与信息通信的日趋便捷会促进文创产业发展,但不是前提条件,BCD错误;故选A。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处( )A.因流水堆积成山 B.因地壳抬升成山C.因流水下蚀成谷 D.因地壳陷落成谷4.该地区最后一次地壳抬升可能出现在( )A.晚白垩纪 B.晚侏罗纪C.早侏罗纪 D.中三叠纪【答案】3.C4.A【解析】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的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说明该地为山谷,易发育河流。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甲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背斜顶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因此该地最可能是受流水下蚀作用形成的山谷,C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甲处有地壳运动,BD错误,故选C。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地壳抬升会使得该地区海拔升高,岩层较新,结合图中信息可知,K2为晚白垩纪,岩层新海拔高,因此经历了最后一次地壳抬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水位周期性地在145m和175m间波动,形成水库消落带。调查发现,随着水库运行,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物量、种类占比和累积淹水时长随高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5.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 )A.根茎耐淹性更强 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C.群落物种更单一 D.多年生草本优势更明显6.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主要是因为库区水位的涨落会( )A.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 B.加快成土母质形成 C.加快土层养分的流失 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答案】5.B6.C【解析】5.根据图示可知,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累积淹水时长短,说明该范围植被根茎耐淹性更弱,A错误;据图示生物量曲线可知虽然在145-150米高程内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但该区域生物量小,而生物量较大的155-175米高程范围内是以一年生草本为主,所以推断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B正确;该区域生物总量更多,群落物种更丰富,C错误;该区域一年生草木总体生物量更大,优势更明显,D错误,故选B。6.库区水位的反复涨落增强了流水侵蚀作用,加快了土层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趋于贫瘠,C正确;有机质分解速度主要与微生物活动和气温有关,与库区水位的涨落关系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远离消落带土壤,且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B错误;库区水位的涨落不会降低土壤的含水量,D错误。故选C。2024年一月最后1天(1月31日)冷空气抵达天津。在冷空气影响下,气温下降4-5℃。到周四(2月1日),天津市区最高气温跌至零下,以后的10天里雨雪频繁。在此期间,华北地区中部经历了明显的雨雪过程,图示为2月1日此次降水过程中不同观测时间降水相态的变化精况(图中虚线表示300米等高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影响本次降水过程中5时降水相态的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植被覆盖③地形地势④海陆位置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8.引起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及其移动方向是( )A.暖锋向东南 B.暖锋向西北 C.冷锋向东南 D.冷锋向西北9.此次雨雪天气( )A.导致天津空气污染加剧 B.易造成天津城区内涝C.不利于冬小麦过冬 D.增加晚高峰交通压力【答案】7.B8.C9.D【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5时的降水相态差异明显,降雪出现在北部,降雨出现在南部,中部为雨夹雪。降雪与降雨的差异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而影响该地气温的因素主要为纬度和地形,即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地形为山地,海拔较高,因此气温低,降水相态以降雪为主,南部则相反,故①③正确;植被对气温影响不大,②错误;图中雨雪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沿海与内陆的区别,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由两幅图中降雪的分布显示,与5时相比,8时的降雪分布范围向东南方向扩展,降雪应由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入侵所致,对应的天气系统应为冷锋,故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雨雪形成会吸附部分颗粒物,减轻空气污染,A错误;冬季降水量较小,不会出现内涝问题,B错误;积雪覆盖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小麦过冬,C错误;雨雪天气,交通不便,增加晚高峰交通压力,D正确。故选D。碳汇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炕等,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又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农田碳循环系统中( )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碳汇功能 B.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减轻了碳排放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的效果越差 D.实施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11.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有( )①大力增施化肥 ②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 ③使用地膜覆盖 ④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0.D11.D【解析】10.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汇功能,A错误。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最终以能源耗散的形式流向大气,没有减轻碳排放,B错误。土壤中根系越发达,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固碳的效果越好,C错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作用,最终变为有机碳的形式储存在土壤中,即实施秸秆还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D正确。故选D。11.大力增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且不能提高碳汇;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②错误。使用地膜覆盖,减少了根系所在土壤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也可以减少农作物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③④正确。故选D。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老龄化呈现出明显差异。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全省及乡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长寿化 B.少子化 C.城镇化 D.晚婚化13.关于各省老龄化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川渝地区程度高因为经济发达 B.西部地区老龄化省间差异最大C.吉林省比浙江省城乡差异更大 D.只新疆一省未进入乡村老龄化【答案】12.C13.B【解析】12.由于我国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差异,使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城镇,导致农村老龄化比城镇老龄化严重,这种差异是城镇化的结果,C正确;长寿化、少子化,晚婚化城镇和乡村都是一样的,ABD错误,故选C。13.川渝地区程度高因为经济落后,迁出的青壮年人口多,A错误;西部省区的老龄化差异最大,重庆约为17%,西藏约为6%,B正确;吉林的乡村老龄人口占比约为18%,全省老年人口占比约为16%;浙江的乡村老龄人口比例约为21%,全省老龄人口占比约为13%,浙江的城乡老龄化差异更大,C错误;西藏也没有进入乡村老龄化,D错误,故选B。秘鲁马丘比丘古城(13°9'S,72°32'W)建有拴日石和太阳神庙。春分日正午时,拴日石的石柱无日影。古印加人通过观测石柱正午影长和朝向的变化确定季节。每年石柱正午影子最长的一天,太阳光才能从朝向东北的梯形小窗投射到太阳神庙内的花岗岩巨石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拴日石的倾角约为( )A.13° B.66° C.77° D.90°15.太阳光从梯形小窗投射到花岗岩巨石上的现象出现在( )A.6月22日6时前后 B.6月22日10时前后C.12月22日10时前后 D.12月22日14时前后【答案】14.C15.B【解析】14.根据材料“春分日正午时,拴日石的石柱无日影”,绘制简图易得拴日石的倾角即为该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和当地纬度(13°9′S),可求得当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6°51′,则拴日石的倾角与该角度相近,约为77°,C对,ABD错误,故选C。15.首先可确定“每年石柱正午影子最长的一天”是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即太阳直射的纬度与该地相距最远的一天,亦即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CD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当地位于6月22日太阳直射所在的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太阳视运动方向为东北—正北—西北,根据材料“太阳光才能从朝向东北的梯形小窗投射到太阳神庙内的花岗岩巨石上”,结合6月22日太阳视运动规律,可知此时应为日出后的上午时段,南半球此时是冬季,昼长时间小于12小时,6点前并未日出,无法照射,A错误,B正确。故选B。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根据我国生态区的分类标准,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草原生态区、森林生态区和农田生态区(下图)(20分)(1)指出图中甲、乙生态区的名称,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2)阐述乙生态区对京津冀地区提供的服务功能。(从资源供给、环境调节、文化服务三方面分析)(6分)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3)从生产要素、城市职能、产业发展三个角度,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采取的措施。(6分)材料二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其核心区域的天津滨海新区迅猛发展。其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4)从其功能定位方面,简述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原因。(4分)【答案】(1)甲为草原生态区,乙为森林生态区。(2分)甲海拔高、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弱,降水相对较少;或乙距海近,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充足。(2分)(2)资源供给服务:提供森林、动物等资源;环境调节功能:发挥涵养水源、或调节气候、或净化空气和水质等;文化服务:提供美丽风景、或供人类旅游休憩等。(6分,每点2分)(3)(生产要素)合理规划,形成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发展合作模式;(城市职能)不断提升京津冀地区城市的生态功能、或城市社会功能、或城市经济功能、或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天津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3页
·
3.7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