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高三化学(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Mg-24S-32Cl-35.5K-39V-51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醋属于纯净物 B.豆浆煮沸后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C.氧化钙干燥食品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胃得乐”(主要成分为碳酸镁)是一种抗酸药【答案】D【解析】A.食醋为含醋酸的水溶液,为混合物,A错误;B.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而没有水解生成氨基酸,B错误;C.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可以作为干燥剂,C错误;D.碳酸镁能和胃酸盐酸反应,是一种抗酸药,D正确;故选D。2.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使用铁质容器盛装浓硫酸 B.氯化铁溶液在聚合物的基材上蚀刻出铜电路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连电源的正极 D.饱和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答案】D【解析】A.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钝化,所以常温下可以使用铁质容器盛装浓硫酸,A项正确;B.氯化铁溶液在聚合物的基材上蚀刻出铜电路的反应:2Fe3++Cu=Cu2++2Fe2+,B项正确;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应连电源的正极,C项正确;D.饱和溶液中滴入沸水中才能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项错误;故选:D。3.下列气体所选除杂试剂和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气体(杂质)除杂试剂收集方法 ACO2(HCl)饱和NaHCO3溶液向上排空气法 BC2H4(CO2)烧碱溶液向上排空气法 CNO(NO2)水向下排空气法 DC2H2(H2S)酸性KMnO4溶液向下排空气法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用的氯化氢杂质,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所选除杂试剂和收集方法均正确,故A正确;B.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故B错误;C.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故C错误;D.乙炔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炔中混有的硫化氢杂质,且乙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A。4.二氯亚砜()的结构式为,易水解产生两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的化合价为+4 B.该分子呈平面三角形C.该分子是极性分子 D.【答案】B【解析】A.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O为-2价,Cl为-1价,可求得S的化合价为+4价,A正确;B.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是sp3杂化,有一对孤电子对,为三角锥形,B错误;C.分子呈三角锥形,为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C正确;D.易水解产生两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气体为SO2和HCl,故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B。5.古代煤井通风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两种,《天工开物·燔石第十一·煤炭》记载了一种用竹管抽引的人工通风方法:“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鑺拾取者”(施鑺:用大锄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毒气”的主要成分是SO2B.“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插入炭中”的“炭”指的是木炭D.“毒烟”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答案】B【解析】A.“毒气”指的是瓦斯,主要成分甲烷,A错误;B.“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C.炭指煤,C错误;D.“毒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密度小于空气,D错误;故答案为:B。6.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式为的单糖分子中含的数目为B.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溶液中和的微粒数之和小于C.过量酸性溶液与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D.常温下,已知,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含有个【答案】B【解析】A.单糖,可以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果糖,葡萄糖含五个羟基,一个醛基,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果糖是多羟基酮糖,具有醇、酮的化学性质,A错误;B.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溶液中和的微粒数之和等于,所以和的微粒数之和小于,B正确;C.过量酸性溶液与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C错误;D.常温下,已知,,,,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mol/L,溶液没有给出具体体积,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B。7.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斜方硫、单斜硫是常见的两种单质。常见的含硫矿物有硫磺矿、黄铁矿、石膏等。黄铁矿遇酸会生成硫化氢气体。工业利用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与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生成的用的浓硫酸吸收。利用酸性溶液可测定工业尾气中的含量。下列化学反应表示不正确的是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C.催化氧化:D.用酸性溶液吸收:【答案】A【解析】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有生成,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A中只有降没有升,正确的为:,A不正确;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C.根据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可以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正确;D.用酸性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A。8.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了通过电耦合直接将空气转化为硝酸的方法,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表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a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B.离子交換膜是阴离子交换膜C.反应②为:D.每生成,阳极产生(标准状况下)【答案】A【分析】与a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阳极,,酸性环境下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与b相连的电极为原电池的阴极,阴极反应为;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a的电极反应为,A项错误;B.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B项正确;C.由图可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项正确;D.由氮气得到1mol硝酸需要转移5mol电子能,根据电子守恒,转移5mol电子时,生成1.25mol,即标况下28L,D项正确;答案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9.1-溴丁烷是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的无色液体,常用作有机合成的烷基化试剂。将浓硫酸、NaBr固体、1-丁醇混合加热回流后,再经洗涤→干燥→蒸馏获得纯品。实验中涉及如下装置(部分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回流装置的圆底烧瓶与球形冷凝管连接处不能用橡胶塞B.气体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有毒气体C.蒸馏过程中的直形冷凝管可换成球形冷凝管D.洗涤是经过水洗和碱洗,本实验洗涤可在分液漏斗中完成【答案】C【解析】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HBr氧化为Br2,Br2腐蚀橡胶,所以加热回流装置的圆底烧瓶与球形冷凝管连接处不能用橡胶塞,故A正确;B.浓硫酸、NaBr固体反应有HBr生成,气体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C.蒸馏过程中的直形冷凝管不能换成球形冷凝管,故C错误;D.1-溴丁烷难溶于水,洗涤是经过水洗和碱洗,为便于洗涤后分液,本实验洗涤可在分液漏斗中完成,故D正确;故选C。10.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广使用聚乳酸材料、碳酸酯材料,二者都可自然降解B.近年来,“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电子烟)”风靡全球,但实际吸电子烟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C.因制作口红时,添加天然矿物云母等着色剂,其中含Pb、Na、Mg等元素,吃饭前应擦拭干净D.含氨基等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答案】D【解析】A.聚乳酸、碳酸酯都能水解,二者都可自然降解,故A正确;B.电子烟的烟油含有尼古丁,故使用电子烟时,也会产生有害物质,故B正确;C.因制作口红时,添加天然矿物云母等着色剂,其中含Pb、Na、Mg等元素,其中铅是重金属元素,对身体有害,吃饭前应擦拭干净,故C正确;D.含氨基等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为阴离子交换树脂,故D错误;选D。11.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比较和的热稳定性分别加热和固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B验证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向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观察现象C验证配位键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向NaCl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观察现象D探究酸性氧化物和盐的反应将通入溶液,观察现象【答案】BD【解析】A.加热不分解,加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不选A;B.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向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应先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入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产生,说明中含有Br元素,故选B;C.向NaCl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继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AgCl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配合物,可知配位键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故不选C;D.和溶液不反应,故选D;选BD。12.不对称催化羟醛缩合反应的循环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①和②的有机产物可通过红外光谱鉴别B.只有步骤③的反应涉及手性碳原子的生成C.步骤⑤的产物L-脯氨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若用苯甲醛和作为原料,也可完成上述羟醛缩合反应【答案】BD【解析】A.①和②的有机产物分别为、,两者含有不同的官能团,可通过红外光谱鉴别,A正确;B.同一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步骤③和④的生成物均有手性碳原子的生成,B错误;C.L脯氨酸在步骤①参与反应,在步骤⑤又生成,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D.苯甲醛和均含有苯环,不含α-氢,则不可完成上述羟醛缩合反应,D错误;故选BD。13.在160℃、200℃条件下,分别向两个容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充入2molCO(g)和2molN2O(g),发生反应:CO(g)+N2O(g)CO2(g)+N2(g) ΔH<0。实验测得两容器中CO或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转化率:d﹥cB.ac段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0mol/(L·min)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CO)+c(CO2)=2mol/LD.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2.25【答案】AD【分析】已知随着反应的进行,N2的物质的量增大,CO的物质的量减小,故ac曲线表示N2的随时间的变化,bd曲线表示CO随时间的变化,由图中可知ac先达到平衡,说明ac对应的温度更高,据此分析解题。【解析】A.据分析可知,ac对应的温度更高,该反应△H<0,温度升高,平衡向逆移动,CO的转化率:d﹥c,故A正确;B.ac段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B错误;C.根据反应CO(g)+N2O(g)CO2(g)+N2(g),原子守恒由c(CO)+c(CO2)=1mol/L,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ac曲线对应温度为200℃,达到平衡,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为1.2mol,故三段分析为,平衡常数,故D正确;故答案选AD。14.25℃时,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0.10L0.1mol/LH2C2O4溶液的pH,溶液中H2C2O4、及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2C2O4的Ka1=1×10-4B.Y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海南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22页
·
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