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重庆卷)地理·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研究者把外来人口计划在流入地居留至少5年的意愿称为长居意愿,把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称为定居意愿,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定义为落户意愿。影响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特征(性别和年龄等)、家庭随迁、生活成本、落户门槛等。下图示意居留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统称)的城市比较。完成下面小题。1.对于不同城市来说( )A.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 B.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C.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 D.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2.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特征 B.家庭随迁 C.生活成本 D.落户门槛3.研究居留意愿可以( )①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提供依据②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③为判断城镇化趋势提供依据④为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供依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A2.C3.A【解析】1.从材料来看,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定居意愿可看作是长居意愿的子集,A正确,B错误。从图中直辖市及深圳可以看出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其它城市相反,故不能推断出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和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CD错误。故选A。2.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主要与直辖市生活成本(房价高等)有关,与人口特征(性别、年龄)、家庭随迁关联性不大,C正确,AB错误。直辖市落户门槛较高,难以得出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的结论,D错误。故选C。3.研究居留意愿可以获得人口流动数量、年龄结构以及居留意愿情况,可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判断城镇化趋势等提供依据,①②③正确,城市辐射功能是与城市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及地理位置有关,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关联较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河流岸线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带,主要由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三个区域组成。河流岸线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固岸防洪、调节流域微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生物栖息地、社会功能(观光休闲)等生态服务功能。下图为典型河流岸线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发挥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植物是( )A.湿生植物 B.挺水植物 C.浮叶植物 D.沉水植物5.河流岸线各类型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根系发达 B.生命周期短 C.能够胎生 D.有通气组织6.自然状态下,长江下游河段河流岸线变化较小的河岸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北岸一水流速度慢 B.北岸一沙洲面积广C.南岸一岩性较坚硬 D.南岸一汇入河流多【答案】4.B5.D6.C【解析】4.读图可知,水位变幅带是指由河流高水位到低水位之间的区域,是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的核心区域,如图示在此区域的植物是挺水植物,故发挥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植物是挺水植物,B正确;其他植物均不在河流高水位到低水位之间的区域,ACD错误。故选B。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岸线各类型植物的根系或茎会生长在水中,有通气组织可以保证植物的叶、茎和根系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沉水植物的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它们的根不发达或退化,A错误;生命周期短是干旱区短生命植物的特征,B错误;胎生是沿海红树林为代表的少数植物具有的特征,C错误。故选D。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下游河段南岸(右岸)侵蚀,北岸(左岸)堆积。与北岸相比,南岸为基岩,岩性较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较强,河流岸线变化较小,C正确;北岸水流速度慢,沙洲面积广,易造成河道弯曲、狭窄、分汊,水流不畅,岸线不稳,AB错误;河流注入较多,泥沙来源较多,岸线堆积泥沙多,岸线不稳定,D错误。故选C。来达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面积约219km²。有学者经研究认为该湖周边地区自全新世以来,形成了5级湖成阶地,并绘制了该湖西岸湖成阶地示意图,经测定黏土质粉砂层形成时间晚于玄武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处地貌形成时,湖泊水面正处于稳定期。甲地当时位于( )A.湖岸 B.湖底 C.断裂带 D.火山口8.据图所示,自全新世以来,该湖湖岸地壳可能(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再降 D.先升后降再升【答案】7.A8.D【解析】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湖面积较大,湖泊水体的流动和波浪作用会不断侵蚀岩石,形成黏土质粉砂,通过湖水搬运作用将其搬运到湖岸周围,逐渐形成湖岸堤,因此湖泊水面正处于稳定期,甲地当时位于湖岸地区,A正确,排除BCD。故选A。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图中二、三级阶地在基岩上覆盖有与湖底一致的沉积层,说明是该地抬升为阶地后,再下降接受湖水黏土质粉砂沉积的结果,此后再抬升出露于湖面,D正确,排除ABC。故选D。甘肃民乐的紫皮大蒜、酒泉的洋葱、庆阳的黄花菜、甘谷的红辣椒等高原夏菜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榆中县海拔在1500~3670米之间,此高原夏菜的主产区和发源地,也是西北“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集散中心。下图为甘肃省地标蔬菜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甘肃省地标蔬菜种类多的主要原因( )A.市场需求多元化 B.地势起伏较大 C.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D.种植历史悠久10.榆中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1500-3670米的山坡上,原因是( )A.利用地势利于排水 B.延长蔬菜供应时间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11.每年6-8月榆中县高原夏菜销往最多的地区是( )A.长三角地区 B.西北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京津地区【答案】9.C10.B11.A【解析】9.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这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为各种蔬菜提供了不同的生长条件,使得甘肃省能够种植多种地标蔬菜,C正确。同时,市场需求多元化、地势起伏较大和种植历史悠久也是影响蔬菜种类多样性的因素,但相比之下,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性是更为根本的原因,排除ABD。故选C。10.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条件不同,因此可以使得蔬菜的成熟时间错开,从而延长蔬菜的供应时间,这样的种植方式可以使菜农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都有蔬菜可以销售,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而其他选项如利用地势利于排水、位于迎风坡降水多、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等,虽然可能对蔬菜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菜农采用阶梯状种植的主要原因,排除ACD。故选B。11.每年6-8月是夏季,也是蔬菜生长和销售的旺季。榆中县高原夏菜因其品质和产量优势,在夏季市场需求旺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对蔬菜的需求量大。且6-8月长三角地区会经历梅雨和伏旱天气,对蔬菜生产影响较大,A正确。因此,榆中县高原夏菜在夏季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虽然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但6-8月也是京津地区蔬菜生产旺季,排除D。珠三角地区虽然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但因其地理位置相对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可能不是榆中县高原夏菜的主要销售地区,排除C。而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对高原夏菜的需求量不大,排除B。故选A。“老外街”在上海市长宁、闵行两区分界的虹梅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形成前端展示、后端内容与资源聚合的“前店后厂”新生态。下图示意虹梅路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传统的前店后厂生产模式不同,下列属于该模式“后厂”项目的是( )A.咖啡加工厂 B.外文书店 C.儿童游乐场 D.非遗博物馆13.促使老外街土地利用方式不断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信息技术 B.历史文化 C.市场需求 D.政府政策【答案】12.D13.C【解析】12.非遗博物馆除陈列各种非遗产品外,还可以进行产出,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外国人吸引力大,形成的民族特色与主题餐厅结合度高,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后厂”以科创、文化类产业为主,进行内容制造,把产出内容输送至“前店”。由其主题可知,注重给顾客体验感和科创、文化的产出,咖啡加工厂不符合其主题设置,文化元素蕴含吸引力小,与主题餐厅融合差,A错误;外文书店应属于店的范畴,不属于后厂,B错误;该街区主要为各种主题餐饮和文化体验,儿童游乐场和其主题方向不相符,C错误。故选D。13.从材料可知,该街区涉及餐饮、生态基地等主题内容,需要的信息技术相对较少,信息技术在其转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较小,A错误;由材料可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形成前端展示、后端内容与资源聚合的“前店后厂”新生态,其转变与历史因素无关,B错误;随市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当地消费场所空白,居民对各种商业需求日益增加,在市场需求之下,该街区整治后发展形成了餐厅和酒吧众多的“上海美食联合国”,后因市场需求,顾客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商业内容升级,逐渐向国际文创生活园转变,C正确;由材料可见,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受市场需求引导,没由明显的政策导向和规划,D错误。故选C。2024年2月初,长江中游经历了一次大范围冻雨天气。冻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是冷暖势力拉扯博弈的结果。在冷暖“交战”前,较强冷空气在长江中游地区铺上了“冷垫”,随后较弱的冷空气南下,强盛的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暖湿气流下部气温在冰点以上,于是在大气垂直层形成了逆温层,最终形成“天上是雨,落地为冰”的现象。下表为2024年1月下旬和2月上旬武汉天气统计。完成下面小题。时段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风力(级)风向1月21~25日5-43~4北风转西北风1月26~31日1122北风转东南风再转北风2月1~5日1.8-22~3北风2月6~10日6.6-1.22北风转西南风14.武汉最有可能出现冻雨天气的时段是( )A.1月21~25日 B.1月26~31日 C.2月1~5日 D.2月6~10日15.冻雨分布区是多个气象要素或物理量组合或叠加而形成的。右图为冻雨分布区的模式,据图推断武汉最有可能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4.C15.A【解析】14.结合材料中的文字“前期较强冷空气在长江中游地区铺上‘冷垫’”“随后较弱的冷空气南下,强盛的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以及表格中气温、风向等变化,可知1月21~25日为较强冷空气铺“冷垫”期,1月26~31日为较强冷空气势力减弱时期,2月1~5日为较弱冷空气南下而较强暖空气在爬升,2月6~10日为暖空气北上控制该区域。由此可见,2月1~5日该区域出现逆温层,且地面气温低于0℃,最易出现冻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干提示冻雨分布区是多个气象要素或物理量组合或叠加而形成的,即位于降水区、逆温区、逆温层气温极大值0℃等温线以南(该区域能出现气温大于0℃的空气层,逆温层之上气温小于0℃,为固态降水,进入逆温层后能形成大于且接近0℃的雨滴)、地面0℃等温线以北(温度低于0℃,上空雨滴进入该层形成冻雨,落地后冻结),总之,冻雨区应为上述四个要素叠加形成的区域,模式图中只有①符合此情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板栗喜光,喜湿润,忌积水、土壤黏重。小布施町位于日本中部山区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重庆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2页
·
3.8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