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重庆卷)高三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研究者把外来人口计划在流入地居留至少5年的意愿称为长居意愿,把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称为定居意愿,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定义为落户意愿。影响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特征(性别和年龄等)、家庭随迁、生活成本、落户门槛等。下图示意居留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统称)的城市比较。完成下面小题。1.对于不同城市来说( )A.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 B.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C.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 D.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2.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特征 B.家庭随迁 C.生活成本 D.落户门槛3.研究居留意愿可以( )①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提供依据②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③为判断城镇化趋势提供依据 ④为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供依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河流岸线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带,主要由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三个区域组成。河流岸线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固岸防洪、调节流域微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生物栖息地、社会功能(观光休闲)等生态服务功能。下图为典型河流岸线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发挥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植物是( )A.湿生植物 B.挺水植物 C.浮叶植物 D.沉水植物5.河流岸线各类型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根系发达 B.生命周期短 C.能够胎生 D.有通气组织6.自然状态下,长江下游河段河流岸线变化较小的河岸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北岸一水流速度慢 B.北岸一沙洲面积广C.南岸一岩性较坚硬 D.南岸一汇入河流多来达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面积约219km²。有学者经研究认为该湖周边地区自全新世以来,形成了5级湖成阶地,并绘制了该湖西岸湖成阶地示意图,经测定黏土质粉砂层形成时间晚于玄武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处地貌形成时,湖泊水面正处于稳定期。甲地当时位于( )A.湖岸 B.湖底 C.断裂带 D.火山口8.据图所示,自全新世以来,该湖湖岸地壳可能(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再降 D.先升后降再升甘肃民乐的紫皮大蒜、酒泉的洋葱、庆阳的黄花菜、甘谷的红辣椒等高原夏菜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榆中县海拔在1500~3670米之间,此高原夏菜的主产区和发源地,也是西北“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集散中心。下图为甘肃省地标蔬菜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甘肃省地标蔬菜种类多的主要原因( )A.市场需求多元化 B.地势起伏较大 C.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D.种植历史悠久10.榆中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1500-3670米的山坡上,原因是( )A.利用地势利于排水 B.延长蔬菜供应时间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11.每年6-8月榆中县高原夏菜销往最多的地区是( )A.长三角地区 B.西北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京津地区“老外街”在上海市长宁、闵行两区分界的虹梅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形成前端展示、后端内容与资源聚合的“前店后厂”新生态。下图示意虹梅路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传统的前店后厂生产模式不同,下列属于该模式“后厂”项目的是( )A.咖啡加工厂 B.外文书店 C.儿童游乐场 D.非遗博物馆13.促使老外街土地利用方式不断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信息技术 B.历史文化 C.市场需求 D.政府政策2024年2月初,长江中游经历了一次大范围冻雨天气。冻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是冷暖势力拉扯博弈的结果。在冷暖“交战”前,较强冷空气在长江中游地区铺上了“冷垫”,随后较弱的冷空气南下,强盛的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暖湿气流下部气温在冰点以上,于是在大气垂直层形成了逆温层,最终形成“天上是雨,落地为冰”的现象。下表为2024年1月下旬和2月上旬武汉天气统计。完成下面小题。时段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风力(级)风向1月21~25日5-43~4北风转西北风1月26~31日1122北风转东南风再转北风2月1~5日1.8-22~3北风2月6~10日6.6-1.22北风转西南风14.武汉最有可能出现冻雨天气的时段是( )A.1月21~25日 B.1月26~31日 C.2月1~5日 D.2月6~10日15.冻雨分布区是多个气象要素或物理量组合或叠加而形成的。右图为冻雨分布区的模式,据图推断武汉最有可能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板栗喜光,喜湿润,忌积水、土壤黏重。小布施町位于日本中部山区(图),有600多年的板栗种植历史。为提升板栗品质,当地成立板栗研究所开发深加工产品。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町内出现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为此,当地积极打造板栗品牌,形成新的产业集聚;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展馆吸引游客。另外,町政府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与村民合作创造宜居环境,并派人前往欧洲学习庭院设计。21世纪初,当地推出的“开放花园计划(即公开家庭庭院给游客参观)”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如今,“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已成为小布施町的核心业务,三大核心业务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日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典范。(1)说明小布施町发展板栗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2)推测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小布施町的不利影响。(6分)(3)分析小布施町将“板栗之乡、文化艺术、庭院观赏”作为乡村振兴核心业务的主要目的。(4分)(4)简述小布施町发展模式对我国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性项目的启示。(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泉州惠安多山地,其石雕加工工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惠安石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期惠安石雕多就地取材,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当地开山采石已越来越少,目前泉州南安水头镇是惠安石雕原料主要供应地。水头镇利用自身石材加工产业基础,从南亚、西亚、南欧等地进口石材,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石材集散交易中心。随着技术的进步,靠锤锲钉凿的石雕工具也在向着更先进的电动工具转变。电动石雕工具对石料材质要求越来越低,这对惠安传统石雕产业造成一定冲击。(1)说明水头镇成为全国性石材集散交易中心的原因。(6分)(2)评价电动工具的应用对惠安石雕产业发展的影响。(4分)(3)为目前惠安传统石雕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19.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研究表明,约200万年前,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面积约为青海湖的10倍,有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吉林省政府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启动实施的“西部治碱”工程,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以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等为主要方式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弱碱地优质稻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左图为白城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白城气候资料。(1)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4分)(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4分)(3)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3分)(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稻治碱”模式的作用原理。(6分)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重庆卷)(考试版A3)
2025-04-12
·
3页
·
3.8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