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文献记载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代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二》中写到:“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诗词中的“柳絮”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用此法提取青蒿素的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过滤,涉及的操作均为物理方法C.《荀子·劝学》写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D.《本草纲目》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为蒸馏【答案】C【解析】“柳絮”主要成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提取青蒿素的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过滤,涉及的操作均为物理方法,故B正确;冰变为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不属于吸热反应,故C错误;由题意可知,“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中涉及的操作为蒸馏,故D正确;故选C。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蒸馏水无法检验的是A.无水硫酸铜、硫酸钠、硫酸钡B.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C.己烷、丙酮、乙醇D.浓硫酸、NaOH溶液、苯【答案】C【解析】加入蒸馏水,溶液呈蓝色的是无水硫酸铜,不溶于水的是硫酸钡,可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硫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溶于蒸馏水,与水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冒出;利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度不同,可区分: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放热现象,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氢钠能溶解并伴随着吸热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己烷不溶于水出现分层现象,丙酮和乙醇均能溶于水、二者现象相同,不可检验,故C符合题意;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苯不溶于水;剩下的是NaOH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科学家利用CO2合成淀粉,可以有效实现碳循环,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属于糖类,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营养物质C.10.0g的乙酸和葡萄糖混合物,乙酸含量越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越少D.上述转化过程中涉及到的糖类物质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答案】A【解析】淀粉属于多糖,化学式为(C6H10O5)n,与纤维素的化学式n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部分糖类、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乙酸与葡萄糖最简式相同,含碳量相同,10g混合物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定值,C错误;葡萄糖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而多糖淀粉不能够发生银镜反应,D错误;故选A。4.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CHCl3中含有的C-Cl的数目为1.5NAB.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C.常温常压下,3.0g含甲醛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D.室温下,pH为13的NaOH和Ba(OH)2混合溶液中含OH-个数为0.1NA【答案】C【解析】CHCl3在标况下不是气体,因此不能直接运用22.4L/mol计算出CHCl3物质的量,故A错误;I-的还原性强于Fe2+,氯气先将I-氧化I2,再将Fe2+氧化成Fe3+,本题不知道FeI2物质的量,因此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故B错误;假设3.0g全部是甲醛,所含原子物质的量为=0.4mol,假设3.0g全部是冰醋酸,则所含原子物质的量为=0.4mol,因此3.0g含甲醛的冰醋酸中含有原子数为0.4NA,故C正确;题中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C。5.有机物X是一种合成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X中的碳碳双键D.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分子中含有酯基、醚键、羟基3种含氧官能团,A错误;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羟基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用酸性高锰酸仰溶液可直接确认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错误; 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二者分子式均是C11H14O5,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故选D。6.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含硼阴离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态硼原子的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3种B.电负性大小为:O>B>HC.该结构中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D.该结构中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氧原子【答案】B【解析】基态硼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3种,A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大小为:O>H>B,B错误;根据图知,形成4个共价单键的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形成3个共价单键的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所以B原子杂化类型:前者为sp3、后者为sp2,C正确;根据结构可知,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氧原子,D正确;故选B。7.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结构因素不能解释相应物质性质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结构因素A乙醇与钠的反应没有水与钠的反应剧烈氢氧键极性B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酸氢键类型C干冰因易升华而用作制冷剂共价键强弱D水晶柱面上的固态石蜡在不同方向熔化的快慢不同原子有序排列【答案】C【解析】乙醇与钠的反应没有水与钠的反应剧烈,是因为氢氧键极性原因,A正确;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中,羟基和羧基位于对位,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而分子间氢键会增强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使沸点升高,B正确;干冰因易升华而用作制冷剂,是物理变化,C错误;水晶柱面上的固态石蜡在不同方向熔化的快慢不同是因为原子有序排列,D正确;故选C。8.某液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基态X原子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基态W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Y与W的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负性:W>Z>Y B.第一电离能:Z>W>YC.常见单质分子键能:X>W>Z D.简单氢化物沸点:W>Z>Y【答案】C【分析】基态X原子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则X为H元素;基态W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电子排布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则W为O或Mg元素,由于W是非金属元素,故W是O元素;Y与W的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的2倍,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非金属元素,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据此作答。【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电负性依次增大,故O>N>C,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其中N原子的2p电子半满为较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N>O>C,B正确;X、W、Z的单质分子分别为H2、N2、O2,对应的化学键分别是单键、三键、双键,故键能大小关系为H2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河北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8页
·
1.3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