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广东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9页 · 126.6 K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丧失了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了历史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在现代化多元思潮理念以及西方舞蹈文化艺术思想的多方面影响下,具有明显大众娱乐性和新潮时尚性的舞蹈类型逐渐占据舞蹈艺术市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空间急速缩小,产生了诸多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舞蹈文化相互融合的现象,其中虽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不免哗众取宠,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背离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初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逐渐失去自身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失去发展延续之本。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难以坚守民族文化本位。继往开来,在坚守民族和民间文化本色的基础上求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首先要保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表演形式的传统历史特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载歌载舞特性和以舞传情特征,以及舞蹈表演和创作背后所依附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性和情感艺术性。其次要突出体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往往独具民族风俗习惯特点和宗教色彩,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舞蹈动作设计、舞蹈创作理念、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造就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最后要坚持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民间文化性,即大众性和群众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创作出来的,并在人民群众间广泛流传,因此,具有坚实的群众根基、鲜明的生活特性和乡土特色。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也应当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舞蹈作品。继承传统、保持本色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根基和本源,而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繁荣延续的动力和保障。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不仅需要坚持民族文化本位,还要在此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必须不断突破,与时俱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突破封闭式的传承发展模式。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具有鲜明的自娱性,在传播上也多为民间大众的口口相传,传播范围较小,传播效率较低,信息闭塞,创新性不强,增加了传播、传承的难度。当下,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不断更新舞蹈内容和表演形式,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努力实现原生态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应该在传统创作理念基础上,充分借鉴融合新兴元素,在探索中超越,在融合中出彩。比如,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从强调人物塑造的群体性到重视审视个体价值;从朴素简单的表演平台到绚丽多彩的现代舞台效果……总之,在保持民族区域特色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是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核心理念。(摘编自刘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文化自信下的当代发展》)材料二:2024年央视春晚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多民族文化荟萃的新疆喀什设立为分会场,不仅以特色鲜明的乐舞形式烘托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而且以生动新颖的文化表达“龙行龘龘,欣欣家国”的主题,展现了新时代新疆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内涵,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和意义重大。当音乐响起,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一层层“麦浪”在高低起伏的舞动中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演员们在包裹的九层圆中挥舞双臂由密集变疏松,九个圆圈隐喻“九九归一”“天长地久”“吉祥”“繁荣”“圆满”之意,编导运用“圆”的构思以动态变换叠加的形式,构成一个大的“同心圆”将各民族凝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同心共铸的“圆”,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女子群舞《摘葡萄》是经典的维吾尔族传统民间舞蹈作品,在舞蹈情绪表达过程中“点”到“线”的形式贯通整个作品,透过演员表情和动作,表达她们摘葡萄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葡萄园中,感受摘葡萄时的场景,体会摘葡萄时愉悦的心情。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中原生性元素的运用是本场晚会较具代表性的一个点,折腕、柔手、硬肩是哈萨克族舞蹈“点”元素的代表,肩、手、脚的纯朴动态深深打动每位观众的心,极具艺术魅力。总体来说,在晚会的舞蹈作品《欢乐大地》《黑走马》《摘葡萄》《阳光下的麦盖提》《我的爱献给祖国母亲》舞蹈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编创者从单一民族元素入手穿插融入多个民族元素进行舞蹈表演,通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以单个民族“点”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的“面”的文化特征,并在红色氛围的衬托下,进一步体现出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生活图景和精神意象。(摘编自《舞之新韵情至共圆——评2024新疆春晚〈美在新疆〉的舞蹈作品》)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空间急速缩小,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舞蹈艺术市场已经逐渐被具有明显大众娱乐性和新潮时尚性的舞蹈类型占据。B.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坚守民族性和地域性,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守民族文化本位,这合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要求。C.2024年央视春晚新疆喀什分会场表演的乐舞,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大意义和作用。D.如果说由“点”到“线”是2024年央视春晚新疆分会场一些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那么以“点”带“面”则是哈萨克族等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守”与“破”两个维度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发展提供了思路,前者为根基和本源,后者为动力和保障。B.材料一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问题,在列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危害,追溯原因,提供方案,层次分明。C.两则材料都涉及中国民间民族舞蹈的话题:材料一进行理性追问,高屋建瓴;材料二有丰富的个案分析,鲜活生动。D.材料二立足2024年央视春晚的民族舞蹈,揭示其主题、内涵和意义,分别举例阐释,最后提炼其精神意象,先分后总。3.(3分)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将祖国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营造出人在画中、画外有画的美妙场景。B.新舞蹈《春日祭》将“阴阳双修”搬进了剧本里,表演中男演员身穿打底裤,呈现的身体线条给观众的眼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C.舞蹈《蒙古人》中,英姿飒爽的蒙古族姑娘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为我们展现了直率、蓬勃、富有朝气的民族形象。D.《唐宫夜宴》参考了河南安阳出土的隋代乐舞俑典型形象,吸收了大量隋唐时期乐舞考古发现,展现了生活市井气息强烈的唐代乐舞。4.(3分)下列对材料的概述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要突破口口相传的封闭式的传承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提高影响力。B.材料一用新文艺的内容、形式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比较,指出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C.材料一使用了很多具有褒贬倾向的词语,如“丧失”“哗众取宠”“推陈出新”“兼收并蓄”等,观点鲜明。D.材料二中,“像石榴籽一样”运用比喻手法,把众人紧密团结在一起比作石榴籽一个挨一个,生动形象。5.(6分)2024年央视春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了坚守民族文化本位的理念。请根据材料二相关观点,简要分析。【答案】1.(3分)D2.(3分)D3.(3分)B4.(3分)B5.(6分)①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九个圆圈和大的“同心圆”的隐喻,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维吾尔族的群舞《摘葡萄》和哈萨克舞蹈《黑走马》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③2024年晚会的舞蹈以单个民族个体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总体的文化特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以‘点’带‘面’则是哈萨克族等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通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以单个民族‘点’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的‘面’的文化特征”。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先分后总”分析有误,材料二应该是“总分总”的结构。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不仅需要坚持民族文化本位,还要在此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B.与民族文化本位无关。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述和评析的能力。B.“用新文艺的内容、形式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比较”错,材料一第四段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借鉴文艺的内容、形式,没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具体比较。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九个圆圈隐喻‘九九归一’……构成一个大的‘同心圆’将各民族凝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同心共铸的‘圆’,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开场舞蹈《欢乐大地》九个圆圈和大的“同心圆”的隐喻,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女子群舞《摘葡萄》是经典的维吾尔族传统民间舞蹈作品”“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中原生性元素的运用是本场晚会较具代表性的一个点”维吾尔族的群舞《摘葡萄》和哈萨克舞蹈《黑走马》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③“在晚会的舞蹈作品《欢乐大地》《黑走马》《摘葡萄》《阳光下的麦盖提》《我的爱献给祖国母亲》舞蹈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以单个民族‘点’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的‘面’的文化特征”2024年晚会的舞蹈以单个民族个体的延伸和融合,呈现出中华民族总体的文化特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白鹿原(节选)①陈忠实白嘉轩背着褡裢朝县城的方向走去。秋末冬初的黎明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凝滞不前。冬走十里不明。浓雾笼罩着的村庄仍然有驱狼的火光明明灭灭。雄鸡的啼叫没有往日的雄壮,而显得黏稠滞涩,像是鸡脖子里全都塞满了鸡毛。白狼的凶讯持续流传。后来又传闻朱先生②凭一张嘴、一句话,就解除了从甘肃反扑过来的二十万清军,朱先生因此被张总督任命为第一高参。白嘉轩忙于修复围墙而不闻姐夫朱先生的种种传闻,是昨天晚上鹿子霖带着一脸惊奇询问他关于朱先生的消息时他才知道的。他带着验证传闻和反正以来的种种疑惧和慌乱去找朱先生,听他断时论世。朱先生在他的书房里接待白嘉轩,他一如往常,看不出任何异样的神态。白嘉轩脑子里顿时蹦出“处世不惊”四个字来。他忍不住说起乡间关于白狼的传言,朱先生笑笑说:“无稽之谈。”姐夫对白狼的冷漠,使白嘉轩感到扫兴,他随之问起朱先生斥退二十万清军的事。朱先生用像冷漠白狼一样的口气说:“传言而已。”白嘉轩不好再问,却又忍不住:“哥。我想你是不会为张总督当说客的。”朱先生却笑了:“你又猜错了,我这回乐意当了张总督的说客。”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诵读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他生命的需要。世间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