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与淮南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指令的质量取决于指令写作能力、文学积累和创新思维。2.D解析:人类的写作主体性可能得到更新,但依然处于主导地位。3.B解析:A项和D项都是让AI按照固定的步骤和模式完成任务,C项给出明确的要求推动一份叙事文本。B是让AI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讨论某情节,属于“探索性写作”。4.①含义:“从0到1”表示真正的艺术创作具有从无到有的独创性,“从1到n”表示AI诗歌创作只是规则下的简单重复和数量的增加。(2分)②效果:用数字模型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用“是……而不是……”在对比中突出了真正的艺术创作与AI创作的本质区别,观点鲜明。(2分)5.①理性:AI有优势,也有局限,人类要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AI,把握互动主导权。②自我更新:在与AI的互动中,人类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去创新思维,拓宽知识视野,打破自身认识限度。(每点3分,共意思对即可)6.C解析:A项“感受到了辛勤劳动的快乐”错误。B项“我的家庭条件比丁云差很多”错误。D项“凸显‘我’的形象”错误。7.A解析:“不服气”“叛逆心理”错误。8.①使用动词“长”,打破了“故乡”传统意义上固有的地域特征。②使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呈现出养蜂人群体四海为家的生存状态。(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①乡村的自然环境为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自由宽松的广阔天地。②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培养了少年活泼开朗的性格和阳光健康的心态。③淳朴自然、关系和谐的乡村有助于培养少年真诚善良的品质,引导少年珍视和追求美好生活。(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EF11.C解析:“以奇兵断饷道”中的“以”是介词“用”,与“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的“以”用法相同。12.C解析:“嫉妒”错,原文说“故深忌光弼切骨,而程元振尤疾之”中的“忌”和“疾”都是恨的意思。13.(1)士兵们大都抢劫掠夺,李光弼坐在谯门上,收缴他们所获得的财物,全部归还给百姓,城中的百姓非常高兴。(“卤掠”,即掳掠,抢劫掠夺;“所获”,所字结构,所获得的财物;“悉”,全部;各1分。句意1分)(2)郭子仪和李光弼起初共同在朔方任职,二人气势上互不相让,好像有深仇大恨一样。(“同居”,古今异义,共同处于;“下”方位名词作动词,退让;“若......然”,像......一样;各1分。句意1分)14.①在安禄山谋反、国家需要人才之时,郭子仪举荐李光弼。②李光弼和郭子仪能够互相配合,击退叛军。③李光弼代郭子仪节度朔方期间,没有改动郭子仪军事布置,军队“气色益精明”。(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5分)15.D解析:“转折意味”错误,“况”意为何况,具有递进意味。16.①首联:冬至时天气极寒,诗人看到的却是阳气初动的希望与生机,心态积极。②颔联: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在舟中也似在家一般,淡化了羁旅之苦。③颈联:写寒冷天气的同时,又描写了云淡月明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④尾联:“诗”“酒”的意象,及“莫问更”的细节描写,体现诗人洒脱自在的豁达心境。(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每空1分)18.A.由来已久(源远流长)B.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每写对一个成语,得1分)19.B解析:②处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20.查—察成—呈妨—防(找对一处得1分,改对1处得1分)21.(甲)处:难以孕育果实(或:雌蕊、雄蕊不能授粉)(乙)处:无法触及雄蕊(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2.迎春花带雪冲寒,顽强不屈,具有坚韧品质。迎春花难以结果,不弃希望,具有执着精神。迎春花迎春报春,谦和无私,具有博大胸怀。(每句话内容2分,句式1分;答对一句得3分,答对两句得5分。)23.(60分)参考立意:①站在山顶,用高站位和大格局面对人生风雨。②走到山外,以理性的审视和旷达的胸怀面对挑战。③既要站在山顶,又要适时地走到山外。无论到山顶还是去山外,都是一种自我超越。参考翻译材料一: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他严肃刚毅、沉着果敢,有深远的谋略,年幼时不好嬉戏,擅长骑马射箭。安禄山反叛时,郭子仪因为他有才能而举荐他,朝廷下诏让他代理御史大夫,持符节任河东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使事务,兼任云中太守。不久又加授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李光弼率领五千朔方兵从土门出发,向东救援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结兵的子弟们抓住叛将安思义,并使其投降。第二天,史思明的二万士兵逼近城墙,李光弼的军队无法出战,于是用五百名弓弩手射击他们,叛军撤退,把阵地稍稍向北转移。李光弼从他们的南面出击,沿着滹沱河扎营。史思明虽然多次陷入困境,但依仗附近有援兵,便解下马鞍让士兵休息。这一天,饶阳的五千叛军到了九门,李光弼通过侦察得知这一情况,率领轻装士兵,收起旗帜和战鼓,趁叛军正吃饭时,发动袭击,几乎将他们全部歼灭。史思明十分恐惧,率军离开,并用奇兵截断唐军的粮道。恰逢郭子仪收复了云中,朝廷下诏让他率领全部人马出井陉关,与李光弼在九门西边联合攻击叛军,史思明大败,只身逃往赵郡,李立节被流箭射中而死,蔡希德逃往钜鹿。史思明从鼓城进入博陵,杀害当地官吏。景城、河间、信都、清河、平原、博平六郡联合扎营自保,来归附李光弼。李光弼猛攻赵郡,一天就将其攻克。士兵们大都抢劫掠夺,李光弼坐在谯门上,收缴他们所获得的财物,全部归还给百姓,城中百姓非常高兴。接着李光弼进军包围博陵,未能攻克。又与郭子仪在嘉山联合攻击史思明,将其打得大败。恰逢潼关失守,李光弼便率军进入井陉。相州、北邙之战失败后,鱼朝恩因自己的计策错误感到羞耻,所以对李光弼恨之入骨,而程元振尤其嫉恨他。二人当权,每天都在谋划如何中伤他。等到来瑱被程元振进谗言害死,李光弼更加恐惧。吐蕃侵犯京城,代宗下诏让他入朝救援,李光弼害怕招来灾祸,犹豫而不敢前往。等到皇帝前往陕州,仍然倚重他,多次慰问他的母亲,以解除猜疑。广德二年,李光弼病重,将领们询问他的后事,他回答说:“我长期滞留军中,不能回家奉养母亲,是不孝之子,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拿出剩余的绢布分送给部将。李光弼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皇帝派使者吊唁抚恤他的母亲,追赠他为太保,谥号武穆,并下诏让百官到延平门外送葬。李光弼指挥作战,先制定好策略然后才出兵作战,能够凭借少数兵力战胜众多敌人。他治理军队严整有序,天下人都佩服他的威名。在军队中指挥时,众将领都不敢抬头直视他。起初,他与郭子仪声名相当,世人并称他们为“李郭”,而论战功则推他为唐朝中兴将领中第一。材料二:郭子仪和李光弼起初共同在朔方任职,二人气势上互不相让,好像有深仇大恨一样。后来发生了安禄山叛乱,郭子仪流着眼泪,分出自己的一部分兵力交给李光弼,并向朝廷举荐他。不久,李光弼代替郭子仪担任朔方节度使,原来的营垒、士兵、军旗都没有变动,但只要李光弼发布号令,军队的精神面貌就更加振作整肃。从前那些担任将相的人,能够为了国家大事而忘却私人恩怨,做到这个地步,不只有举荐是困难的,更换了职位却不改变原有的秩序和状态更加困难。这与蔺相如调转车子来躲避廉颇,寇恂以生病为借口来避让贾复相比,把国家大事放在前面,把私人恩怨放在后面的行为,这几个人不知道谁更贤能呢。
【语文答案】安徽省淮北市和淮南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南北二模)
2025-04-24
·
3页
·
26.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