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二中2023年高2023届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答案为C项。A项,独立自主是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排除;BD项,“另起炉灶”、“一边倒”都是建国初的外交政策,与“20世纪50年代”不符,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2.C【详解】根据所学,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革命理论,教育和武装了世界无产阶级。C正确,排除ABD。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是在汉初出现的;贞观之治是在唐初出现的;光武中兴是在东汉初年出现的;开元盛世是在唐中叶出现的,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4.B【详解】依据材料“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可知是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此时还未发生五四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根据材料中“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的群众、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可知,共产党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对抗蒋介石独裁政府,可以推知该文字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项正确;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此时国共两党正在合作抗日,排除B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此时新中国已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由题干可知,西方国家把考试的各方面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这样有利于文官选拔时候的公开公正,实现择优录取,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官员待遇优厚,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文官的政治立场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材料反映了民族团结思想,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准确;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D项。故选B项。8.C【详解】根据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可得出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强化了统治秩序,C项正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统治秩序,没有体现“行政效率”,排除B项;近代中国开始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军机处的设立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代青铜器纹理强调神性,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路强调关注现实生活,突显人性的转变。因此材料中的变化说明从神性向人性回归的思想转变,A项正确;商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都是祭祀礼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和无神论思想,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0.A【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欧人大迁移对整个欧亚大陆区域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A项正确;“首次”表述错误,排除B项;迁移持续时间长,排除C项;应该是迫使大月氏南下,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根据材料“神情麻木地端着饭碗,吃着米饭……尽管他们看到外国人正在和自己的同胞打仗……”,这说明当时民众认为外来侵略与自己无关,完全没有民族国家意识,说明国人民族意识亟需加强,D项正确;材料的重点应该是反映国人民族意识太弱,不是清军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排除A项;民众对侵略不是麻木,而是他们本身没有民族意识,排除B项;“开始反抗”表述有误,清朝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反抗侵略了,比如雅克萨之战,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可知,北洋政府卖国求荣,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激起国内爱国各阶层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国民整体主动要求反帝反封的五四运动爆发,D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后,国民整体还未觉醒,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国人尚未认识到“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材料,C项错误。故选D项。1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在大数据等方面提供了约束条件,即要谨慎使用个人数据以保护个人用户的隐私,这说明科学发展技术需要伦理规范,D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欧洲的做法并未体现出冷战思维,排除B;C错在“开始”,排除。14.B【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由武装暴动转化为和平的权力交接的原因,没有揭示其历史意义,B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转化为和平的权力交接,与光荣革命有相似之处,A不符合题意;根据“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可知辛亥革命是一次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革命,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有一定的合理性,C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高中试卷君15.D【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94-2000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这一时期市场经济改革逐渐展开,使得啤酒市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数不断下降,但平均规模不断上升,小企业数下降,大中企业数呈现上升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乡居民饮食结构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国内消费市场升级转型”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变化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改革的展开,而不是行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排除C项。故选D项。16.(1)表现:派遣公使和领事,形成使领馆制度重视通过国际法的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接受条约外交。原因: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交涉中对西方外交的了解增多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鲜明底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实: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新理念: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原因:中国对世界稳定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可知,派遣公使和领事,形成使领馆制度;根据材料“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可知,重视通过国际法的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接受条约外交。原因:根据材料“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可知,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外交涉中,对西方外交的了解增多;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鲜明底色:根据材料二中新中国的一系列外交可知,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实:根据材料“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及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新理念:根据材料“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可知,中国对世界稳定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7.(1)措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或文书制度)。朝代名称:唐朝、元朝、汉初(只写汉朝不得分)。(2)机关:考试院。评价:①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③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根本原则:党管干部原则。高中试卷君(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必以书”、“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可知是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朝代名称:根据材料二,可知图一可知是唐朝设置的“道”。图二是大都是元代首都,地方设置的行省。汉初设置的郡国并行制度。(2)机关:结合所学可知,考试院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公务员选任的最高考试机关。评价:辩证地分析。根据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可知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材料三“但是得不到执行。‘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可知关于公务员考试的法律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根本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党管干部原则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3)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四及所学,可知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大优势: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8.示例: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和战争模式,推动了赵国实力的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写汉字、定门第、与汉族通婚等,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到了隋唐,各民族交往融合进一步深化,大量胡人在关中经商、定居,甚至有人官至宰相,唐代绘画及文学作品也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政策与包容的心态,推动了大唐盛世的出现。总之,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详解】示例:根据材料“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可以总结材料观点: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论证: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民族融合较为明显时期,如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大一统时期,从少数民族吸收汉文化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
历史答案
2023-11-20
·
5页
·
44.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