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通史考点知识梳理目录中国古代史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3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3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5考点四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7考点五两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8考点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11考点七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13考点八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16考点九辽、宋、夏、金、元——民族....18考点十明清——专制集权空前强化......23中国近代史考点十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27考点十二从甲午战争到八国侵华民族危..29考点十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31考点十四辛亥革命....................33考点十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35考点十六国民大革命..................37考点十七国共十年对峙................40考点十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2考点十九人民解放战争................46中国现代史考点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48考点二十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50考点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2世界古代史1考点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55考点二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57考点三中古时期的欧洲................58考点四中古时期的亚洲................59考点五古代非洲和美洲................60世界近代史考点六“地理大发现”与早期的殖民....61考点七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64考点八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66考点九工业革命......................68考点十马克思主义....................71考点十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73考点十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74世界现代史考点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75考点十四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77考点十五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79考点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80考点十七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83考点十八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84考点十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85考点二十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86考点二十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86考点二十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882中国古代史:通史考点知识梳理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了解: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点与风格。1、从猿到人的演变: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劳动)有着决定性意义;开始学会制作工具是猿转变为人的根本标志;2、石器时代:(注意两点)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人们把使用这种工具的时代叫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被学者称为旧石器时代。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被学者称为新石器时代。▲▲(南稻北粟;陶器是进入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一项重要的发明)(1)仰韶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2)河姆渡文化基本特征是: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3)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4)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从旧时期时代到新时期时代,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主要体现在原始农耕和聚落的逐渐发展。3、原始社会组织和生活特点(注意两点)(1)原始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生活特点:①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②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二百万年的历史。而后,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2、夏朝:(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出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公元前1600年,夏朝为商汤所灭。▲▲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河南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3●国家性质:天下为公→家天下;权力传承:传贤→传子;社会转型:原始公有制→奴隶私有制。(禹死启继,表明当时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禅让习俗受到严重的冲击,王权的观念已经产生)3、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都城在亳(bo今河南郑州)。商朝前期都城多次迁移(原因:中原屡有洪灾,贵族内部多次发生争夺王位,国力一度衰弱),后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一带);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实行内外服制度。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帝辛)亡于暴政。(商纣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暴君,对外征伐,对百姓课以重税,还曾炮制“炮烙之刑”)4、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后,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建立)(1)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他们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授予宗亲和功臣(对象:外戚、先代的王族,)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在封地内再分封;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这一制度(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间接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但是,分封制度下易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到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实行分封制的同时,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2)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继承制度,逐步建立起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国家法律规范。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是血缘与政治的结合。这一制度使得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保证了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夏商周是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5、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距今4000多年)。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造型雄伟、最重)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注意图片记忆)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是:利簋(gui)(西周最早的青铜器,记载了武王牧野伐纣的过程)6、甲骨文: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比甲骨文更规范的文字是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古代视铜为金,所以叫金文,又因铸刻在钟鼎之上)也叫钟鼎文、铭文。4●目前所见“中国”一词的最早实物见证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由夏商到西周,实现了禅让制到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转变,国家机构逐渐完善(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也有所发展,为东周向封建社会过渡奠定基础。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革和百家争鸣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鲁国的编年史而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①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②社会大动荡、大变革)。2、春秋时期社会变化:(注意三点)(1)经济发展: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是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2)王室衰微:社会经济发展使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郡县制出现,分封制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3)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对诸侯国的控制权(霸主地位)。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固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在不断的战争中,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民族交融)。3、春秋首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战国时期形成的标志事件: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春秋后期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将晋国分了(三家分晋),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田氏代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王室衰微,列国纷争(周朝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4、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立木为信”取信于民,开始变法。废井田、明法度、奖励耕战、军功授爵、推行县制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5●商鞅变法带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补充了解)①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②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③法家思想的推动。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兴修水利。5、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长江支流岷江中游修建了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防洪灌溉)都江堰,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启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6、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与世无争天下太平);人应该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家的经典)春秋时期,与老子同时代的还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7、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主张
高中历史考点知识梳理
2024-01-01
·
88页
·
3.8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