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名校开学考试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同时也受到中国‘天坛’的构建的启发”有误,魏辅文团队只是借助“天坛”的构建展示实现新愿景目标的路径。2.C【解析】“天人合一”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而不是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思想的核心。3.B【解析】B:人多力量大有时可以战胜大自然,但自然之力也能毁掉人为的事情,这一句讲述人和天的对抗、制衡,与“天人合一”相违背;A:制定防火的法令,戒止山泽林薮之处堆积枯草,对自然资源的出产,要按时封禁和开放;C:君子钓鱼而不用大网去捕鱼,不射归巢栖息的鸟;D: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万物与我原本是一体。4.①材料一侧重报道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表现出来的国际影响力和领导力;②材料二侧重写中国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并进一步提出2050年“天人合一”新愿景。(4分,每点2分)5.①中国立法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样本。②中国崇拜大自然的古老民族创造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③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智慧。④中国进一步提出了2050年“天人合一”的新愿景。⑤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生态平衡的做法并提供援助。(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错误。原文为“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见下楼活动”,并不是安居乐业;再联系时代背景,是逃离北平避难于此,国难当头阶段。故选D。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错误,依据第四段“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可知,“后生学子”造访南湖,主要是因为南湖是西南联大曾经的校址,大师们曾经在此求学研究。故选C。8.答:①“淋漓”在文中是“充沛”之意。《南湖短歌》饱含多种情感。②《南湖短歌》强烈抒发了对南湖风光的欣赏、赞美之情。③《南湖短歌》抒写了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④《南湖短歌》抒发了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之情。⑤《南湖短歌》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之情。(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淋漓”在这里指的是“充沛”。“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语句多次出现,强烈抒发了对南湖风光的赞美;“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与“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共同表达对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表达对南湖美景的沉醉及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9.①想象细致:如对西南联大师生进入蒙自时“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的想象,对闻一多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的想象,对陈寅恪教授边走边感慨的想象,均细致动人,让人如临现场。②材料真实:如用客观简洁的笔触叙述蒙自成为西南联大分校的来龙去脉,让读者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引用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等人的话语,使场景描写真实可信。③情感真挚:作者在文中对西南联大师生在动荡时局中依然满怀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的赞叹真挚自然。(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10.BEG【解析】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11.B【解析】A项文中的“顾”是“回头看”的意思,《项脊轩志》中的“顾”是“环视”的意思。B项文中的“竟”是“到底”的意思,《与妻书》中的“竟”是“结束、完成”的意思。C项文中的“用事”是“当权”的意思,《红楼梦》中的“用事”是“做事”的意思。D项两处“笃”都是“病势沉重”的意思。12.D【解析】“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错,文中“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意思是卢怀慎虽然贫穷,但是他对亲戚朋友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13.(1)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自谓:自认为,1分;一:完全,1分;所变更:改变、更改的内容(地方),1分。句意1分。)答案第1页共3页{#{QQABZYQQogAIABAAABgCQQlACgIQkBECCAgOwAAMMAABSBNABAA=}#}(2)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责备他什么呢!(崇,唐之贤相:判断句1分;济:成就1分;何罪,宾语前置句,1分;罪:责备,1分。)14.①谦逊让贤;②清正廉洁;③善于荐人;④明察政事;⑤理政能力有限。(答对以上任意一点1分,共3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唐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让您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臣司马光评论说:昔日(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因为了解后者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们,这种做法受到了孔子的赞赏。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部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责备他什么呢!材料二: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身份高贵以后,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对待亲戚朋友,卢怀慎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卧在床很久,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在位的时间长了,近来对勤政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哀悼惋惜。15.D(尾联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并不是直接表明诗人情感。)16.①“空”可指山景幽静空灵。诗的前两联描写了雨后山中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明净透亮的自然美景,一个“空”字,渲染了天高云淡、万物空灵明净之美。②“空”也指人情淳朴美好。山林看似寂静,却有人烟传来。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③“空”更指心境宁静淡泊。诗人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可以摆脱世俗,远离官场,投身山林自然,安闲恬淡。17.(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3)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②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③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18.示例:①前所未有②为时尚早③参差不齐(3分,每空1分;其他答案,合理准确亦可。)19.示例:①一些弱势群体成为时代的“数字弃民”,②因为他们缺乏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③与金融数据化的时代主流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4分,第①句2分,其他句子表达准确即可。)答案第2页共3页{#{QQABZYQQogAIABAAABgCQQlACgIQkBECCAgOwAAMMAABSBNABAA=}#}20.①设问:先用“两种支付方式的关系”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比喻:把两种支付方式的关系,比喻成“好兄弟”,形象生动,突出了两种支付方式存在的基本态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分。其中修辞手法的解释,2分;效果分析2分。)21.D【解析】文段画线句子中的“你”,是泛指,是对话情境中的对象,不具体指代某人。D项,歌曲名字中的“你”,是泛指,与文段画线中的“你”用法一致。其他三个选项,均是专指对话情境中的某人,有具体的指代。故选D。22.①不少人忽然发觉②阅读的质量很重要③篇章和书本阅读(6分。每空2分,内容相符,逻辑合理,则适当给分。)23.【写作提示】材料来自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经验,墩苗的“时机”需要把握好,“度”也需要掌握好。材料中的“抗逆”能力,指的是抵抗各种自然风险(逆境)的能力。苗,指的是初生的植物,容易让人联想到青少年,这道作文题充分发挥考试“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培养吃苦精神和抗压能力。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写议论文的难点在于提炼中心论点和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可以从年轻人的角度切入,写年轻人要主动“墩”实自己,在磨砺中成长;也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切入,写家长教育工作者不要过分关爱学生,要懂得适时适当放手,让学生在历练和吃苦中成长;也可以从社会层面切入,提倡年轻人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区去,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迎难而上,炼就过硬本领,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参考立意】①从年轻人的角度:向下扎根,向阳而生。②从教育者的角度:苦其心志,逆风成长。③从社会层面:扎根基层,让青春悄然绽放。答案第3页共3页{#{QQABZYQQogAIABAAABgCQQlACgIQkBECCAgOwAAMMAABSBNABAA=}#}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1)
2023-11-24
·
3页
·
284.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