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讲)-(解析版)

2023-11-29 · 17页 · 1.8 M

第03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目录第一部分:网络构建(总览全局)第二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第三部分:典型例题剖析高频考点1考查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高频考点2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高频考点3考查分散系与胶体正文第一部分:网络构建(总览全局)第二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CH3、—CH2—(亚甲基)、—CH2CH3。②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③“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eq\o\al(2-,3)、NOeq\o\al(-,3)、SOeq\o\al(2-,4)、NHeq\o\al(+,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eq\o(――→,\s\up7(组成))eq\b\lc\{\rc\(\a\vs4\al\co1(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原子与物质的关系2、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4.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知识点二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1、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特别提醒】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d.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e.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2)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3)纯净物和混合物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b.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c.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d.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知识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注意: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eq\b\lc\{\rc\(\a\vs4\al\co1(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b\lc\{\rc\(\a\vs4\al\co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b\lc\{\rc\(\a\vs4\al\co1(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b\lc\{\rc\(\a\vs4\al\co1(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b\lc\{\rc\(\a\vs4\al\co1(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b\lc\{\rc\(\a\vs4\al\co1(吸热反应,放热反应))))(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注意:1)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2)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3)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⑤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4)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eq\o(――→,\s\up7(O2))碱性氧化物eq\o(――→,\s\up7(H2O))碱eq\o(――→,\s\up7(酸))盐如:Naeq\o(――→,\s\up7(O2))Na2Oeq\o(――→,\s\up7(H2O))NaOHeq\o(――→,\s\up7(H2SO4))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eq\o(――→,\s\up7(O2))酸性氧化物eq\o(――→,\s\up7(H2O))酸eq\o(――→,\s\up7(碱))盐如:Seq\o(――→,\s\up7(O2))SO2eq\o(――→,\s\up7(H2O))H2SO3eq\o(――→,\s\up7(NaOH))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5)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溶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6)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知识点四 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③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nm1~100nm>100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2、胶体(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②HYPERLINKhttps://baike.so.com/doc/352685-373569.html\thttps://baike.so.com/doc/_blank布朗运动:胶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HYPERLINKhttps://baike.so.com/doc/352685-373569.html\thttps://baike.so.com/doc/_blank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③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④聚沉a.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b.方法:eq\a\vs4\al(加热或搅拌)、eq\a\vs4\al(加入电解质溶液)、eq\a\vs4\al(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的胶体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等。⑤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注意: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布朗运动。(2)Fe(OH)3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②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3)胶体的应用①工业除杂、除尘②土壤的保肥作用③豆腐的制作原理④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沙洲⑤明矾的净水作用。【易错警示】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3.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5.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6.书写Fe(OH)3胶体制备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易错点。①用“===”而不用“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