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萍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五)地理答案

2024-12-24 · 2页 · 728.4 K

萍乡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五)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CDABDBC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CADBADCB1.C【解析】上游干流干旱河谷区山高谷深,受焚风效应影响河谷区降水少气候干旱,C正确;植被稀疏是受干旱环境形成的植被特征,A错;岷江上游位于季风区,B错误;河谷地区相对地势更加低平,D错。2.D【解析】岷江干旱河谷区的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呈正相关,与坡度和海拔高度相关性较小,AB错;山南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而山北坡属于夏季风背风坡,南坡水分条件优于北坡,因此植被覆盖度山南坡整体高于山北坡,D正确;距河越近,地势越低,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更明显,植被覆盖度不一定高,C错。3.A【解析】羽枝青藓为具束状假根,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外力作用而脱落,③错;羽枝青藓大多不与岩石表面接触,而是形成一定夹角,故茎、枝同步发育并不是为了吸收岩石养分,④错。4.B【解析】冠层间和冠层下,空间尺度很小,温度、降水、风力差异不大。5.D【解析】羽枝青藓存储的水分也可在岩石表层干燥时及时向下补充,维持岩石表层的湿润环境,C错。6.B【解析】博格达山脉岩层出现明显弯曲,以水平挤压碰撞运动为主导,由此引起断层进而出现周围地壳的相对下降运动,B正确。如果是彼此分离扩张运动,会形成裂谷等地貌,与图示区域的地质构造不符;垂直上升运动和垂直下降运动一般不会导致地层发生如此明显的弯曲变形。7.C【解析】博格达山脉南北两侧有断层夹峙,由此推断该山地是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区域,形成的是地垒山,C正确。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构造;向斜山是由向斜构造形成的山脉,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而图示区域主要是由断层形成的地垒构造,不是褶皱构造形成的背斜山或向斜山。8.A【解析】甲地地表岩层为二叠纪地层,周围为比它时代老的石炭纪地层,由此鉴测甲地周围断裂上升。出露较老岩层,中部断陷下降,地表仍为较新岩层,为一断陷盆地,A正确。熔岩台地是由岩浆喷发后形成的平坦地形,与图示区域的地质构造不符;峡谷地貌一般是由河流侵蚀等作用形成的,图中没有明显的河流侵蚀迹象;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甲地周围没有明显的河流堆积特征。9.C【解析】长期缺水,该区域东北的天津、唐山等人口多的城市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对水需求量大导致地下水开采严重,出现地面沉降,C正确;发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海水倒灌是地面沉降的结果,不是原因,A错;内陆部分城市人口多,地下水开采严重,也出现较严重地面沉降,B错;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的降水空间变化不大,D错。10.A【解析】地面沉降会使该区域出现地基下沉,导致楼房墙体开裂,A正确;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由于地势变低,会出现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差现象,但内陆地区不会出现,所以海水倒灌只是部分地区可能出现,B错;该地区以平原为主,地面沉降使得地表崎岖不平,会导致平原面积缩小,C错;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和发生变位错动引发的,由于地面沉降造成的地层塌陷引发的地震属于陷落地震,不是构造地震,D错。11.D【解析】南水北调会增加华北地区地下水位,但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随着蒸发会把地下大量的盐碱物质带到地表,加剧土地盐碱化,C错;水量增加,带动产业发展,排放的污水会更多,B错;在土地盐碱化和排放的污水增加情况下,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因此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增加了水量,但不一定能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华北平原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人口密集,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大,水资源紧张,出现争水的矛盾,南水北调增加水资源总量,缓解了争水矛盾,维护社会安定,D正确。12.B【解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该时段水平整体提升且一直显著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13.A【解析】人口、基础设施、消费市场构成的整体支撑结构韧性的增强,单独某一个要素作用较弱。14.D【解析】加快逆城市化发展速度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韧性,④错。15.C【解析】二者都可拦蓄地表径流,A错;等高地埂沿着等高线开沟、筑埂,利于补充,B错;比降地埂有一定纵向梯度利于排水,减少田地的涝渍,C正确;二者都可减少水土流失,D错。16.B【解析】修建比降地埂的目的是将多余的水疏导出本区域,降水量较大,或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的地区适宜修建。由以上分析可知,比降地埂可适用于印度南部深黑色黏土区,B正确;塔里木盆地和祁连山坡地气候干旱,不适宜修建比降地埂,AC错误;青藏高原冻土区不适宜开垦耕地,D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南坡为西南风迎风坡,沟谷多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2分);南坡坡度小,利于积雪。(2分)(2)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2分);山体两侧基岩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掉落至冰川表面,(1分)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2分),冰川表碛物厚度渐厚。(1分)地理试题参考答案(萍实版)-1{#{QQABAQQQogggQBIAABgCQwHwCAEQkhAACYgORBAMIAIAiRFABAA=}#}(3)当表碛物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2分);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2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4)a时段:厄尔尼诺现象指数增强,说明该时段发生厄尔尼诺现象(1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偏高,会使东太平洋海水蒸发量偏大(1分),因此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的热量同时期也偏多(1分);该时期陆地气温偏高,使得平衡线海拔也会偏高(1分);该时期陆地得降水也会偏多,会使平衡线的海拔偏低(1分);该时期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的影响,因此综合作用下平衡线海拔偏低(1分)。b时段:拉尼娜指数增强,因此发生拉尼娜现象(1分);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偏低,这会使东太平洋的海水蒸发量偏小(1分),因此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的热量也会偏少(1分);此时陆地的气温偏低,因此使平衡线海拔偏低(1分);同时期陆地的降水偏少,因此使平衡线海拔偏高(1分);该时期,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的影响,因此综合作用下平衡线海拔偏高(1分)。【解析】(1)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来分析,①气候:南迦巴瓦峰南坡属于迎风坡,降雪量(或降水量)较大,导致雪线较低。而北坡属于背风坡,受冷干气流影响,降雪量较小,雪线较高。②地形:根据材料,南坡地形较缓,且多沟谷利于水汽的深入积雪堆积,雪线低;而北坡地形陡峭沟谷少,积雪不易堆积,雪线较高。(2)根据材料中的描述,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是逐渐增厚。理由如下:由于冰川受到太阳辐射自上而下的消融过程中,冰内物质逐渐出露,融化加快,冰碛物出露增多。同时,随着冰川消融,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开始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并掉落至冰川表面,受本身重力作用不断向低海拔处进行堆积,从而导致冰川表碛物厚度逐渐变厚,形成冰碛垄和冰碛扇等地貌。(3)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对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和对冰川底面的隔热作用上。一方面,当表层冰碛物较薄时,冰碛物的反照率较低,这意味着冰碛物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速。这是因为冰碛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会传递给下覆的冰川,使得冰川温度升高,进而加速冰川融化。另一方面,表层冰碛物对冰川底面具有隔热作用,当表层冰碛物覆盖超过一定厚度时,冰碛物的阻热效应开始显现,即热量向下传递减少,这使得冰川消融速度减缓。18.(1)地势高,起伏大(2分)作图(画在方框内且朝向正确给2分.朝向错误0分,不在方框内但是方向正确给1分.)(2)早期,黄河上游干流为湟水河,青海湖与内流湖连为一体(1分);后经多次构造抬升运动,黄河不断向青藏高原溯源侵蚀(1分),切穿系列盆地,黄河上游干流发生变化(1分);黄河源头不断向青藏高原腹地延伸,湟水河成为黄河上游的支流(1分);因构造抬升,青海湖与共和古湖一分为二,青海湖一度成为外流湖(1分),湖水注入黄河;又因构造抬升,青海湖最终变为内流湖(1分),与黄河水系分离。【解析】(1)河床高程先升高后降低,因此缺失部分应该是一个向下的凹槽。在虚线框内补充完整后,可以看到河床在龙羊峡段相对较高,随后逐渐降低,形成一个明显的凹槽,最终到达拉西瓦水电站处。画图略。(2)在2.7Ma以前地壳相对稳定,黄河还未形成,只有一些独立的内陆湖盆。然后,在2.7Ma至0.15Ma期间,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抬升,古湖盆出露并相互连通,使得水流得以汇聚,黄河开始发育。最后,在0.15Ma以来,地壳继续抬升,尤其是共和盆地抬升幅度大,使得湖水外溢,黄河继续向上游溯源侵蚀,最终切穿龙羊峡,形成了现今的黄河上游水系格局。过程中黄河不断袭夺古湖泊并向上游切割,逐渐形成现今的深切峡谷。19.(1)21.87亿m3。(3分)(2)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但常规能源短缺,作为虚拟水净流入地区,其本质是能源的转入,有利于协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禀赋的关系,维护能源安全;通过地区外电力输入,减少了在京津冀内部的发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内蒙古等地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水资源,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威胁了其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电力输出地能源利用结构以火电为主,京津冀地区的能源需求会促使其加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威胁自身能源资源安全。(每一角度2分,任意答出3个角度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0.(1)波浪移动方向与海岸近似垂直,从而带动泥沙做横向运动(1分),在波浪能量大于重力的地方泥沙持续向岸前移动,波浪消失后在进流作用下将泥沙进一步推向岸边堆积(2分),退流侵蚀能力弱(1分),只能带走部分泥沙,最终剩余堆积物形成海滩(1分)。(2)表现:沉积物粒径粗化;分选性变差。(2分,一个1分)原因:台风作用下海浪搬运能力增强,将粒径更大的砂石堆积至沙滩,沉积粒径粗化与分选性变差;台风作用时间短,分选性差。(任答一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3)离岸筑堤,削减波浪能量;人工养滩,为沙滩定期添沙;滨外抛沙,形成水下沙坝,削浪补滩。(每点2分,任意答出2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地理试题参考答案(萍实版)-2{#{QQABAQQQogggQBIAABgCQwHwCAEQkhAACYgORBAMIAIAiR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