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阶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日要求。1.《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周天了在巡狞中对悖礼诸侯的惩罚措施如:“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同时又对“有功德于民者”予以“加地进律”的奖励。这些记载表明西周时期A.中央对地方实现直接管理B.国家治理迷信色彩浓厚C.天子以巡视维护中央权威D.选官制度逐步走向完善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思想A.标志着察举制度的形成B.都受到统治者的青睐C.均反映平民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3.秦始皇统治时期,调集了数十万农民、罪犯参与修建秦始皇陵。学者在对出上的相关劳役人员瓦片墓志铭的研究中发现,劳役人员出身地点的地名共十四个,分别属于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秦朝A.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社会治理较为残暴C.区域经济文化联系的加深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4.孝文帝在准备迁都时曾与大臣议事。燕州刺史以“黄帝都涿鹿”、“古省圣王不必悉居中原”为由反对。而孝文帝则针锋相对地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这一对话反映出A.上族赞同迁都洛阳B.北朝存在分裂隐患C.北魏政权的华夏认同D.南北方民族矛盾尖锐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进士籍贯分布图,据此判断这一时期应是A.西汉B.唐朝C.南宋D.元朝6.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初,政敌众多,迫切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方面信息。于是,武则天接受鱼保家的建议,铸铜匦,四面分别涂以青、丹、白、黑四色,各有投信开口,分别由谏议大夫、补阙、拾遗等负责,称为“知匦使”。投匦制度的设立A.有利于君主控制朝政B.有效保证了吏治清明C.扩大了官员监察职能D.提升了官员执政素质7.金世宗即位后,派官安抚百姓,对于流亡农户“并令归业,及时农种”,同时把扩大水田面积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金世宗还禁止南迁的猛安谋克出卖土地,督导其自种自给。这些措施的实施A.导致猛安谋克日益腐化B.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C.得益于北宋与金签订和议D.有利于金朝出现治世局面8.图1、图2分别是唐朝和南宋的对外贸易交通路线图。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海权意识增强B.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指南针已广泛应用D.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9.宋高宗绍兴年间,即有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原本为瞿氏家的佃客,但是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另有宋孝宗淳熙年间,台州仙居县林通判家客户郑四客,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反映出宋代社会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C.社会阶层流动较为频繁D.新的经济因素已经产生10.北宋文士对一些可以定格和标示自身独特性的绘画元素做出了主观选择和内涵演绎:山水、梅竹等具有人文象征寓意的绘画题材,手卷、扇画等雅玩性质的绘画形制受到文士钟爱,水墨风格也因其笔墨特性和哲学意味而广泛流行。这一审美取向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得益于自然经济发展D.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11.卫所制是明代的军事制度,卫是卫所制下最高的军事战术单位。右表是明朝初年部分地区设置卫所的情况。这些卫所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卫的数量驻地11卫山东沿海14卫浙江沿海9卫福建沿海8卫广东沿海A.配合郑成功收复台湾B.防范蒙占人南下C.抵御英国的殖民扩张D.抗击倭寇的骚扰12.郑和船队在古里(位于印度半岛)驻扎时间长,成交额高。船队卖出大量丝绸、瓷器、铜铁,购进象牙、宝石、香料等。同时,郑和等人做了大量商务考察工作以期未来。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旨在宣扬帝国国威B.刺激海外白银流入C.确保朝贡贸易延续D.促进丝绸之路发展13.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14.乾隆、嘉庆年间,社会上出现了将商贾对学徒的“家语”编纂成书的现象。如,流传于乾隆时期的《生意世事初阶》,其内容主要是讲做生意如何经营的道理与做学徒时洒扫应对、经营技艺的具体事项,该书在乾隆、嘉庆、道光等时期多次重印。这说明这一时期A.商品经济的活跃B.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C.商业资本的聚集D.市民阶层社会地位提高15.清乾隆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擅长用新的技法画马(见图3)他注重马的解剖和结构,以短细的笔触来刻画马匹皮毛的质感,观察细微,落笔准确,效果逼真。画面背景则依然使用传统的墨加淡彩的树木坡石。这体现出A.中西绘画风格的交流与融合B.近代自然科学对艺术的改造C.皇帝意志塑造新的艺术风格D.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1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五口通商削弱了广州的贸易地位C.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17.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舆地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范围和规模颇为壮观。这实际上反映了舆地学者A.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18.1854年5月,美国公使麦莲探访天京,要求太平天国承认美国从清政府所取得的特权,东王杨秀清在诰谕中说明太平天国的通商政策,“不但许美国通商,至万国亦许往来通商,但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主张国家之间应平等交往B.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C.具有一定的近代外交意识D.幻想得到列强的支持19.1873年,外国公使以鞠躬礼觐见司治皇帝。清廷官方的《京报》报道称:觐见时,英国公使先诵国书,约二三语即“五体战栗”,其他各国公使有的“双于颤抖”,有的恐惧之余“双足不能移动”,恭亲王奕诉还对各国公使进行了“训话”。这一报道A.准确地记录了觐见的场景B.基本没有历史研究价值C.体现了清廷对世界的无知D.基于维护清廷尊严立场20.19世纪90年代之前,农家视猪毛为废物。而在90年代以来,有日、英等外国商人在重庆开办猪鬃加工厂,华商亦有开办,猪毛产品远销国外。这表明A.洋务运动成效显著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中外经济联系加强D.传统手工业的破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以来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宋廷迁至临安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土地资源紧张。浙江民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加之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势下,官民将发展空间投向了沿海滩涂。但受限于对沿海滩涂资源的认知程度与时人开发沿海滩涂技术水平,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活动主要从滩涂围垦、海盐生产、海物采捕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航海贸易诸项活动。在浙江的引领下,中国形成了依托陆地、走向海洋的新格局。--摘编自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材料二明清时期随着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的发展,使得海洋渔业捕捞突破航行瓶颈,驶向远海。在高压海禁政策下,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明清中国已形成了以沿海渔产区为中心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海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然而明清政府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同时还禁止商民出洋长期谋生或久居国外谋求发展,使中国社会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机遇。--摘编自胡可杰《耕海牧渔: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居民渔业活动研究》等(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与宋朝海洋资源开发的不同。(6分)2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特点。(8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6分)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中期,为革除八旗、绿营之积弊,曾国藩效法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之道,大胆进行军事改革。他招募士兵的标准为“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并规定士兵只服从、听命于其直接统领者一人。为增加吸引力,他规定亲兵、护勇每人每日军饷为一钱五分银子,高出绿营士兵军饷三倍。为适应各种兵器,充分发挥各种火器度长短兵器的效用,他采用戚家军以营为基本单位的形式:一营下设四哨,每哨又辖四队,层层管辖。与八旗、绿营不同,湘军将领不仅掌握了军事指挥权,而且还控制了地方政权、人事权、财权。曾国藩的军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对国家的依附、隶属关系。后湘军虽被遣散,但李鸿章的淮军完全沿袭了湘军的体制。甲午战争后,新军虽在体制上尽仿西方,但在治军思想上仍是秉承了曾国藩的封建做法。因此,其军事改革的功效彰显于一时,而贻害中国则超过八十年。--摘编自丁朕义《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国藩军事改革的影响。(10分)高一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CDDCBADDBADDBAABCCD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12分)(1)财政负担催动(2分);缓解人地矛盾(2分);减轻生产生活成本(1分);应对自然灾害。(1分)(2)政策不同:宋朝鼓励开发,明清实行海禁;开发海域不同:宋朝集中于近海,明清延伸至远海;开发水平不同:宋朝较低,明清提高;影响不同:宋朝走向海洋,明清固步自封。(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22.(14分)(1)特点:活动区域广;经营种类丰富;官商结合;贾而好儒;资本雄厚。(任答四点即可)(2)原因:封建王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中国江淮地区战乱的影响;徽商经营方式的保守性。(任答三点即可)23.(14分)(1)内容:招募精兵;兵为将有;提高待遇;调整编制;事权归一。(任答四点即可)(2)影响: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分)推动了军事近代化;(2分)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衰亡;(2分)引起晚清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央权力的下移;(2分)(或削弱了中央集权;地方权力扩张,中央权力式微);为军阀割据提供条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2分)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5-01-14
·
6页
·
240.8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