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焦作圪垱坡遗址发现有居住遗址,墓葬11座,出土陶、石、骨器200多件。石器有铲、斧、镰、凿、刀、锛等,均为磨制而成,陶器有罐、瓮、盆等,个别饰有绳纹。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B.存在一定社会分工 C.形成较大部落联盟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焦作圪垱坡遗址中出土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石器,如铲、斧、镰、凿、刀、锛等,且均为磨制而成,还有多种陶器如罐、瓮、盆等,说明当时的人们能够制作多种不同用途的工具和生活用品。不同的工具制作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经验,反映出当时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工,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墓葬中有随葬品数量或者质量上的差异等信息,无法直接得出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排除A项;“部落联盟”指的是古代部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联盟,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国家初始形态通常需要有一些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如政权机构、法律等,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势图。有关这一时期的解读正确的是()A.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因此,这一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此时南方还未大规模开发,“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据史书记载:“魏武(曹操)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西晋时段灼写道:“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些可用于探究,魏晋时期()A.中枢机构的变化 B.世家大族的没落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选官标准的演变【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魏武(曹操)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末天下大乱,魏武帝初创基业时,军中事务急促,权且设立九品,用来品评人才的优劣,而不是确定世族地位的高低;材料西晋时段灼写道“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意思是西晋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两则材料反映的是魏晋时期选官标准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魏晋时期选官标准由看“才能”到西晋“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而中枢机构的变化是指“中央机构的变化”,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的演变,说明西晋时期世家大族的强盛,排除B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4.表1为史书对中国古代一帝王的相关记载。该“帝王”是()表1时间事件大业元年发民夫百余万修通济渠,营建东都洛阳大业三年开科取士,北巡突厥等地大业八年发陆、海大军共百余万东征高丽,失败而归A.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营建东都洛阳”“开科取士,北巡突厥等地”“发陆、海大军共百余万东征高丽,失败而归”,结合所学知识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设立进士科、三征高丽,可得出是隋炀帝,B项正确;“大业”是隋炀帝的年号,不是光武帝的年号,排除A项;营建东都洛阳、设立进士科、三征高丽的是隋炀帝,不是唐太宗,排除C项;“大业”是隋炀帝的年号,不是元世祖的年号,排除D项。故选B项。5.韩愈(768—824年)在《原道》《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主张“止塞佛、道”。其主要目的是()A.塑造李唐政权合法形象 B.遏制佛教广泛传播C.巩固儒学主流思想地位 D.推动文学回归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的观念,主要是为了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C项正确;李唐政权已经存在近200年,其合法形象并不用塑造,排除A项;韩愈目的在于巩固儒学地位,而不是遏制佛教传播,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文学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6.有史书描述道:“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这一描述反映了()A.金朝进入鼎盛时期 B.西夏实现了政治稳定C.元朝民族交融加强 D.清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中“号称‘小尧舜’”可知此时的统治者是金世宗,由此判断为“大定之治”,金朝进入鼎盛时期,A项正确;材料是金朝,不是西夏、元朝、清朝,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7.1374年,明太祖下诏:“惟尔西番朵甘、乌思藏各族部属,闻我声教,委身纳款,已尝颁赏授职,建立武卫,俾安军民。……其朵甘、乌思藏亦升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仍赐各官衣物。”这表明,明初()A.设置机构管理西藏事务 B.面临西方殖民者的骚扰C.派人远洋航行耀兵异域 D.加强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是明朝初期的中国。材料中“其朵甘、乌思藏亦升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仍赐各官衣物”,表明明朝初年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行都指挥使司来管理西藏事务,并对相关官员进行赏赐和授职,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排除B项;题干所述内容与派人远洋航行耀兵异域无关,排除C项;材料重点是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没有涉及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8.据统计,1762年中国人口突破了2亿人,1791年再次突破3亿大关,1835年又突破了4亿大关,截至1840年,中国人口已达4.1亿。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B.国家疆域面积不断扩大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高产粮食作物推广种植【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2年—184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为人口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国家疆域面积不断扩大显示了清朝国力强大,但并不是导致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导致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产粮食作物推广种植,排除C项。故选D项。9.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包世臣、姚莹等一批知识分子,从繁琐的考据辞章和故纸堆中钻出来,先后写了22部有关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这些知识分子意在()A.促进思想解放 B.消弭国内农民起义 C.挽救民族危亡 D.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从繁琐的考据辞章和故纸堆中钻出来,先后写了22部有关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动向,写出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C项正确;他们的做法有利于思想解放,但这些人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排除A项;介绍世界地理历史与农民起义无关,排除B项;这些著作不涉及发展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图中“”为19世纪末某一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范围。该列强是()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法国在1895年以前就取得在广东、广西、云南开矿的优先权,1898年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次年11月和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强租广州湾99年,取得修铁路、办中国邮政等特权,迫使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把这些地区划成它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所标区域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排除A项;日本的势力范围是福建,排除C项;德国的势力范围在山东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1.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与该规定属于同一不平等条约的是()A.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商定 B.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C.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D.禁止华北等地科举考试5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可知,这是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对华制裁的条款,条约规定: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等地科举考试5年,D项正确;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商定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好像是一场信仰与反信仰的战争”,“是为了调整四亿人之间深远的利益关系”,其实质是“调整秩序和建立权力政府”。这一认识()A.指出了辛亥革命对洋教斗争的继续 B.未能揭示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民族解放任务 D.着眼于经济基础对辛亥革命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而题干中的认识并没有涉及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相关内容,只是从调整利益关系、调整秩序和建立权力政府等方面进行解读,没有抓住革命的本质属性,B项正确;辛亥革命主要是针对封建帝制和封建势力,并没有体现出是对洋教斗争的继续,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对华的统治,材料并未强调辛亥革命在民族解放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的利益关系、秩序和政权角度来认识辛亥革命,未涉及经济基础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3.毛泽东曾指出:“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1-19
·
11页
·
291.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