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三年级2月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南方水稻和北方粟、黍类粮食的同时出现体现了文化的交融性,同时代其他遗址没有的配有推拉门式的房屋基址反映了文化的地方性,故选B。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特征,当时尚未产生,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阶级分化的信息,排除C;材料只反映了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古代文化特色,不能体现文明的多元性和渐进性,排除D。2.D【解析】“周公”“曾子”“娱亲”“孝亲”“事亲”“拜母”“问礼”“为父报仇”“孝孙”“帝舜”等信息都体现了儒家推崇的历史人物或思想观念,可用于研究西汉武帝以来尊崇儒术的思想,故选D。材料未体现法家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基层自治”,排除B;画像石、砖属于一手实物史料,不属于文献史料,排除C。3.A【解析】“明法慎刑”、“于男夫别所”、“防冤狱”等信息共同说明了唐代蕴含朴素的“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民本统治观,故选A。材料不能体现司法的公正与平等,排除B;社会的开明开放和“礼法结合”的法律原则也不能体现,排除C、D。4.B【解析】从政府为无法养育子女的贫民提供资金支持这一点来看,确实体现了财政支出在民生方面的倾斜。但题目中的另一重点是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这一点与财政支出倾向民生关系不大,因此A选项不是最佳答案。政府将人口增长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首要标准,并采取措施鼓励贫民生育,这反映出当时政府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是因为人口问题较为严重,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B选项与题目中的信息高度吻合。题目中的信息并未体现出宋代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而是强调了人口增长和民生支持,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虽然政府为无法养育子女的贫民提供资金支持体现了社会保障的一面,但题目中的重点更多在于人口增长和考核标准,而非社会保障的全面发展,因此D选项也不是最佳答案。5.A【解析】唐甄所处的时代为明末清初,其思想体现了反对君权神授,主张经世致用,以民为本等思想,对传统主流思想既有批判又有继承,故选A。B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6.B【解析】康有为主张“易服”,学习欧美,讲西服特征与孔子思想联系起来,希望以孔子的权威来引导民众,从而减少变法的阻力,体现了B。材料未体现“中体西用”、“文化交融”排高三2月历史答案第1页共8页除AC;材料强调的是借用传统文化改革,不是传承传统文化,排除D。7.B【解析】①有“副署”,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有“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④有“大总统”、“总揽统治权”“行政权以大总统为首长”等信息,是《中华民国约法》,故选B。8.D【解析】在抗日战争这场民族大危机面前,《新华日报》应战时之需,通过对著名反帝爱国人物的纪念,以积极有效的舆论动员助推国家一切潜力转变为战争整体合力,推动国家认同的形成,引导民众形成抗战认知,坚定抗战意志,因此选D;纪念列宁是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服务,A选项片面;群众路线侧重于普通民众,与列宁等信息不符,排除B;漫画刊登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民族抗争意识,为抗战服务,排除C。9.A【解析】北戴河会议后中国掀起“以钢为纲”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业发展指标,导致大量厂矿新建,大量农村劳动力被转移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种政策促使城市厂矿和职工大幅增加,经济困难后国家实行八字调整方针,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精简城市人口,减轻农业负担,因此选A,城市化出现倒退是表象,本质是经济政策调整,且阻碍重重表述过度,排除B,材料没有明确指出比例失调问题已解决,C项过于绝对,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D项时间不符。10.A【解析】材料内容反应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时代主题的内容不断调整,从改革开放后的摒弃战争到认为和平与发展史主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因此选A,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是表象,排除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国际主题的认知变化,未体现中国的外交方针,排除D。11.C【解析】材料是罗马共和国晚期,凯撒改革削弱元老院的权力,冲击了寡头政治,有利于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A时间错误,罗马帝国建立于BC27年,BD都与凯撒被刺杀不符。12.B【解析】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托马斯•阿奎那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强调理性。因此,可以推断经院哲学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精神。B选项正确。材料强调经院哲学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精神,推动理性思考,这种思维方式促进了人们对宗教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质疑,从高三2月历史答案第2页共8页这个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来的宗教改革,A选项不正确。启蒙运动主要是在17-18世纪发生的,强调理性、自由、民主等思想,按唯物史观分析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等级特权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理性等观念只是工具而已。而经院哲学主要是在中世纪发展的,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本质有显著差异。因此,C选项不正确。虽然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但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它与文化传播和大学兴起的直接关系。因此,D选项与题目描述的内容不直接相关,不正确。13.C【解析】材料中提到,西班牙正深陷衰退泥潭,除了对权力的迷恋,没什么可以传授给美洲人。这表明玻利瓦尔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看法是负面的,认为其无法给美洲提供有效的治理。同时,法国革命思想的传入和法军的入侵对西班牙政权构成了严峻的考验,这进一步说明了西班牙政权的不稳定。因此,选项C最准确地反映了玻利瓦尔在马德里的所见所感,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他后来的解放事业。14.C【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多个媒体对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表示肯定,表明中国媒体对此持赞赏的态度,所以选C。斯大林模式形成于1936年,A时间不对。材料中媒体的来源不确定都代表官方,B错误。办报理念是指版刊创办运营中遵循的价值理念与核心思想。D材料没提及中国的办报理念,排除D。15.B【解析】尼克松总统在其任期内面对国家福利政策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和助长懒人经济等困境提出了关于扩大福利改革的建议,旨在鼓励人们自食其力的去工作,对家庭负责任,从而有利于减少政府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财政负担,是政府减少经济干预的表现,A错误,B正确。该建议有利于社会的就业,但不是其主要意图,排除C;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16.(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手工业的进步,酿酒业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医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生活的需要;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6分)【评分细则】16(1)每点2分,3点及3点以上才能得6分(3点最好是三个不同层面,不要简单地给6分,学生答案如果表述逻辑混乱只为凑字数也不给6分,阅卷给分时注意对学生解题思维和答题态度的正确引导;如果漏掉“粮食的相对剩余(生产力因素)”“祭祀”“医疗(中医、医学)”等材料明显信息,学生答案即使超过3点最多只给5分),书写潦草不易识别也可扣1高三2月历史答案第3页共8页分。具体答案表述参考如下:经济层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或农业生产力发展,出现粮食的相对剩余);手工业的进步,酿酒业的发展(或酿酒技术的传承与摸索);政治层面:政府的重视(或统治阶层的推动);文化层面:酒的发展与早期礼制密切相关(或酒与祭祀活动关联在一起);社会层面:社会生活的需要;医学发展的推动(医疗需求的驱动);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或人们反复摸索与实践)。如学生答出:酒作为一种特殊饮料受到人民的喜爱,可酌情给1分,总分不超过6分。(2)积极:规范社会统治秩序;推动社会教化,和谐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古代医学的发展;丰富民众的生活;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消极: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危害身体健康。(6分)对待: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批判的继承;保持敬畏与尊重,同时也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2分)【评分细则】16(2)积极:规范社会统治秩序;推动社会教化,和谐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酿酒业及相关商业发展,增财政收入);促进古代医学的发展;丰富民众的生活(社交时为情感交流媒介,助于联络关系);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古代宫廷和文化名流中,酒常被视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酒令、酒仪、诗词、音乐和舞蹈等活动,都是通过酒来赞美生活的美好。酒文化与古代哲学思想紧密相连,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酒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追求)。(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消极: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危害身体健康。(2分)对待: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批判的继承(对优秀部分如传统美德、文学艺术等继承弘扬,使其延续发展;);保持敬畏与尊重,同时也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2分)(结合时代需求对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如利用数字技术展示文化遗产;加强教育普及,将其融入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促进文化交流,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丰富自身高三2月历史答案第4页共8页内涵。)17.(1)特征:侵略性,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且逐渐加深,危害深远;强迫性,由列强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广泛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特权;连锁性,一个条约签订后引发其他列强效仿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系统性,不平等条约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控制中国。(4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局动荡,国民政府力量有限;中外实力差距很大,国民政府难以抗衡;国际环境复杂,列强之间的利益纠葛使得国民政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当时中国司法体系的局限性导致列强拒绝完全放弃领事裁判权。(5分)【评分细则】17(1)特征:侵略性,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且逐渐加深,危害深远(不平等性,列强获得侵略利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强迫性,由列强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广泛性(内容或领域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特权;连锁性,一个条约签订后引发其他列强效仿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系统性,不平等条约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控制中国。(如果每条有相应的描述答对得2分,如果只答到如侵略性的词语而没有描述每条给1分,共4分;如答到:延续时间长,参与列强多,不平等条约数量庞大,也可每条酌情给1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局动荡,国民政府力量有限(或答: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外实力差距很大,国民政府难以抗衡(或答:中国综合国力弱);国际环境复杂,列强之间的利益纠葛使得国民政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当时中国司法体系的局限性导致列强拒绝完全放弃领事裁判权(或答:列强不甘心放弃在华特权)。(每条2分,答对3条得5分,如答:中国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蒋介石亲英美,也可酌情各给1分)(2)意义: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主权完整和人民解放;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开启了全新的平等外交时代,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了民族复兴;为亚非拉人民树立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榜样,高三2月历史答案第5页共8页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6分)【评分细则】17(2)按参考答案给分。18.(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化学工业进步,为化肥研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科学理论的发展与技术进步,为化肥发展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提高农业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迫切需求,促使人们探索更高效肥料。(4分,任答1点且表述完整即可得2分,表述不完整酌情给1分,不超过4分。)【评分细则】18(1)1.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化学知识的积累,科学理论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3.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增加了粮食消费,扩大了对化肥的需求。4.世界市场的扩大,农业商品化,规模化生产对化肥需求的增加。(任意2点4分)(2)历程:19世纪初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2月联考历史答案
2025-02-21
·
8页
·
388.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