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23页 · 1.8 M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黑龙江吉林卷)生物·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会因植物种类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成熟和萌发的规律具有相似性。下列事实描述与曲线不符的是(    )A.甲、乙分别代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葡萄糖、淀粉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B.甲、乙分别代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脱落酸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C.甲、乙分别代表大豆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D.甲、乙分别代表圆粒、皱粒豌豆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答案】D【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详解】A、种子萌发初期,会将大分子的储能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能源物质用于细胞呼吸,玉米种子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因此甲、乙可分别代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葡萄糖、淀粉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A不符合题意;B、赤霉素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含量增加,脱落酸含量降低,因此甲、乙分别代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脱落酸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B不符合题意;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代谢减弱。种子成熟过程中代谢逐渐减弱,因此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增加,故甲、乙分别代表大豆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C不符合题意;D、圆粒和皱粒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结合水的含量都是增加的,D符合题意。2.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如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受体蛋白等,能参与细胞的不同生命活动。如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B.细胞膜通过H+-ATP酶将H+泵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H+-ATP酶将H+泵出细胞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D.受体蛋白与信号分子结合并将信号分子转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答案】C【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2、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详解】A、通道参与参与协助扩散,所以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细胞膜通过H+-ATP酶将H+泵出细胞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依据题意,H+-ATP酶是一种载体蛋白,其在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即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受体蛋白与信号分子结合,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但并不会并将信号分子转入细胞内,D错误。3.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基质B.有氧呼吸产生CO₂阶段释放大量能量C.可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D.食品的真空包装能够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食品保质的效果【答案】C【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详解】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是第二阶段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是线粒体基质,A错误;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这一阶段释放的能量较少,释放大量能量是第三阶段,B错误;C、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C正确;D、食品的真空包装能防止食物接触空气防止氧化,通过抑制需氧型微生物繁殖而达到食品保质的效果,D错误。4.研究表明,在人体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细胞过程中,都存在线粒体断裂和被清除现象,不同长度线粒体的占比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用电镜观察到的部分断裂线粒体的去向如图2。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断裂受基因调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成骨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外泌MDVs具有2层生物膜C.断裂线粒体比例在成骨细胞分化的第7天左右达到峰值D.清除断裂线粒体与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有关【答案】B【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受基因的控制,根据题意“在人体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细胞过程中,都存在线粒体断裂和被清除现象”,因此线粒体的断裂受基因调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B、外泌MDVs包括一层细胞膜,两层线粒体膜,共3层生物膜,B错误;C、根据图示信息,断裂线粒体数量占比在诱导分化第7天达到了峰值,C正确;D、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清除断裂线粒体与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有关,D正确。5.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每个时期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核DNA相对含量)分析图谱。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横坐标表示核DNA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细胞数量)A.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B.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计数最好在②阶段的细胞中进行选择C.着丝粒分裂发生在①阶段D.③阶段的细胞可能是刚刚进入分裂间期的细胞【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③时期细胞内DNA含量由2N→4N,为DNA分子复制时期,即S期;①时期DNA含量为4N,为DNA分子复制后期和分裂期,即G2期+M期;②时期DNA含量为2N,为DNA分子复制前期,即G1期。【详解】A、①细胞内细胞内DNA含量为4N,说明已完成DNA复制,A错误;B、②时期DNA含量为2N,为DNA分子复制前期,即G1期,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计数最好选用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应选择处于①阶段的细胞,B错误;C、①时期DNA含量为4N,为DNA分子复制后期和分裂期,即G2期+M期,①阶段存在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着丝粒断裂的细胞,C正确;D、③时期细胞内DNA含量由2N→4N,为DNA分子复制时期,即S期,已经进入分裂间期一段时间,D错误。6.我国科学家鲍文奎团队培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优化了高寒山区人民的饮食结构,其培育思路得益于分析普通小麦的起源过程。他们曾将5种植物进行如下杂交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注:图中圆圈交集处数字表示F1杂合子在减数分裂I中形成的四分体个数A.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山羊草杂交后即可得二粒小麦B.一粒小麦和节节麦杂交产生的F1在减数分裂I中形成7个四分体C.普通小麦卵细胞中含有的21条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D.用适宜的低温处理二粒小麦和节节麦的不育杂种可得到普通小麦【答案】D【分析】图中n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内的个体数,2n=14,表示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共14条染色体,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二粒小麦4n=28,说明其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因此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山羊草杂交后还需要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才可得二粒小麦,A错误;B、一粒小麦和节节草是不同种的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F1在减数分裂I中不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C、普通小麦含有六个染色体组,6n=42,则卵细胞中含有的21条非同源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的三个染色体组,即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7条染色体,C错误;D、低温可诱导染色体数加倍,二粒小麦和节节麦的不育杂种(3n=21)经低温处理后染色体加倍,可得到普通小麦,D正确。7.下图是劳氏肉瘤病毒(逆转录病毒,携带病毒癌基因)的增殖和致癌过程,其中原病毒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转移到DNA后插入宿主的核DNA中形成的“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劳氏肉瘤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核酸类型和增殖方式相同B.①③过程发生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种类均相同C.②过程需要RNA酶的参与,④过程需要多种RNA参与D.原病毒的形成机理和其诱导宿主细胞癌变的机理相同【答案】C【分析】中心法则是指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RNA逆转录、RNA复制。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是逆转录病毒,当其侵入淋巴细胞后,其RNA进行逆转录形成DNA,病毒DNA整合到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上,再由DNA转录形成信使RNA,继而翻译合成蛋白质。【详解】A、劳氏肉瘤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核酸类型相同,都是RNA,但增殖方式不同,劳氏肉瘤病毒为逆转录病毒(RNA逆转录为DNA),烟草花叶病毒TMV为自我复制型病毒(RNA复制得到RNA),A错误;B、①是逆转录得到D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③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原料为核糖核苷酸,B错误;C、②过程为RNA水解,需要RNA酶的参与,④过程含有翻译过程,需要模板RNA(翻译模板)、tRNA(搬运工具)、rRNA(核糖体成分)三种RNA参与,C正确;D、题干信息:原病毒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转移到DNA后插入宿主的核DNA中形成的“病毒”,而宿主细胞癌变是宿主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所致,机理不同,D错误。8.杜氏肌营养不良为单基因遗传病,由编码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的D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坏死。图为某患该病家系的系谱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B.I-2和II-4必为致病基因携带者C.Ⅲ-3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D.建议IV-2在产前进行基因筛查【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亲代双亲均未患病,其子代儿子出现患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Ⅳ-4、Ⅳ-5患病,其父亲正常可知,该病基因D不在Y染色体上,A正确;B、亲代双亲均未患病,其子代儿子出现患病,该遗传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2和Ⅲ-4(都正常)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C、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XDXd,其产生的配子XD:Xd=1:1,故正常配子占50%;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Dd,其产生的配子D:d=1:1,故正常配子占50%,C正确;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的基因型为XDXd,Ⅲ-4的基因型为XDY,因此Ⅳ-2的基因型为XDXD或XDXd,所生儿子可能是患者,因此产前要进行基因筛查,D正确。9.“”是霸王龙的代称,中文全名叫君王霸王龙,是霸王龙属的模式种,是最有名的肉食性恐龙。但从2024年开始就不能再把“”作为霸王龙的代称了,因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