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安徽卷)生物·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酶和抗体都属于该类蛋白B.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ATPC.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答案】A【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说明RS受体和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结合,将其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且pH升高结合的能力减弱。【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结论,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并发送至细胞外,所以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错误;B、该类蛋白以囊泡的形式运回内质网,需要消耗ATP,B正确;C、通过题干可以得出结论“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RS功能的缺失,则受体不能和错误的蛋白质结合,并运回内质网,因此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如果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则结合能力减弱,所以可以推测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D正确。故选A。2.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中胃泌酸腺是胃的一种结构,由壁细胞、主细胞和粘液颈细胞组成,分别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粘液,主要分布于胃底、胃体黏膜,其中人胃的壁细胞分泌胃酸(HCl)的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胃的壁细胞排出HCO3-和K+都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B.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胃中的消化酶能显著提高食物分解后产物的生成量D.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小肠中蛋白质分解【答案】A【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据图分析,胃的壁细胞排出HCO3-和K+都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Cl-通道可判断Cl-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Cl-从Cl--HCO3-反向转运体进入细胞时是主动运输,虽不直接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其消耗的是HCO3-顺浓度跨膜运输产生的电化学势能,A正确;B、皮肤和黏附及其分泌物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C、酶是催化剂,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缩短化学反应进行的时间,但不能提高产物的生成量,C错误;D、胃蛋白酶最适pH值在1.5左右,小肠内pH值在7-8之间,所以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会失活,D错误。故选A。3.使酶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可逆性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和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为探究甲、乙两种小分子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类型,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各组实验中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下列对该实验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第一组:甲溶液+酶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测酶活性→透析处理一段时间→测酶活性;第二组:乙溶液+酶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测酶活性→透析处理一段时间→测酶活性;A.该上述两组实验有四种可能的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B.实验中酶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表示C.实验成功的前提是物质甲和乙能够自由通过透析袋D.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通过相互对照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酶在细胞外也可以起作用。【详解】A、实验结果可能有,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A正确;B、酶的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表示,酶活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大,B正确;C、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通过透析袋,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结合不可逆,不能透析出抑制剂,抑制剂量不能降低,酶活性不能恢复,故透析袋处理不能恢复不可逆抑制剂处理过的酶的活性,所以实验成功的前提是物质甲和乙能够自由通过透析袋,C正确;D、该实验是透析前后对照得出结论,D错误。故选D。4.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清除,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详解】A、①是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D、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本来就存在,是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5.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携带氨基酸的负载tRNA会转化为没有携带氨基酸的空载tRNA,进而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相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RNA聚合酶催化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B.①过程合成的m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与核糖体a最先结合C.图示②过程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当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③、④两条途径来调控相应基因表达【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④表示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a、b、c、d是核糖体。【详解】A、①过程为转录,RNA聚合酶催化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A正确;B、①过程合成的m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②为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a上的肽链最长,最先与模板链mRNA结合,B正确;C、过程②中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D、当缺乏氨基酸时,图中空载tRNA→④抑制→①;空载tRNA→激活蛋白激酶来抑制翻译过程,两条途径调控基因表达,D错误。故选D。6.下图①、②和③为某种生物(2N=4)的三种精原细胞,其中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细胞②在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正常的占1/2C.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含4条染色体D.如图①②③三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多能产生5种基因型的配子【答案】D【分析】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详解】A、a所在的染色体和R所在的染色体发生易位,A正确;B、②中发生了A、a所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R、r所在的染色体未发生变异,该种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A:Aa:aa:a=1:2:1:2,其中结构和数目均正常的配子只有A、a,故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占1/2,B正确;C、③在减Ⅱ后期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C正确;D、①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AR、ar或Ar、aR或Aa、Rr或Ar、aR),②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AR、aar或Ar、aaR;aR、Aar或ar、AaR),③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ar、AR或aR、Ar)。故①、②、③三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产生6种基因型配子,D错误。故选D。7.现今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习性都是经过漫长年代的演化形成的,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实例都直接支持共同由来学说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实例可间接支持共同由来学说,A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C、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正确;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过程即为协同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A。8.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不同激素分泌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激素甲是甲状腺激素(TH),只有下丘脑、垂体细胞膜上有TH的受体B.若激素乙是抗利尿激素,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会增加其分泌量,使尿量增加C.激素丙的释放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不仅仅只有内分泌腺D.下丘脑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也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答案】C【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分析图解:甲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甲;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丙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丙。【详解】A、机体中的下丘脑、垂体等腺体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因此若激素甲是甲状腺激素(TH),根据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安徽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8页
·
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