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S32Cl35.5Ni59La139Ce140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学、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和责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聚四氟乙烯可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该材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铁强化酱油中的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属于增味剂C.非处方药有“OTC”标识,消费者无需凭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D.硝酸铵是一种高效氮肥,但受热或撞击易爆炸,故必须作改性处理后才能施用【答案】B【解析】A.聚四氟乙烯可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该材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A正确;B.补铁酱油在酱油中加入一种新型铁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使普通酱油在添加了这种铁强化剂之后具有补充铁元素的功效,属于营养强化剂,B错误;C.包装上有“OTC”标识是非处方药,无需凭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C正确;D.硝酸铵是一种高效氮肥,性质不稳定,受热遇到撞击容易分解,故必须作改性处理后才能施用,D正确;故选B。2.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A.HClO的电子式:B.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C.H2O的VSEPR模型:D.碳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答案】A【解析】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电子式为,A正确;B.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质子数为7、质量数为16,原子符号为,B错误;C.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2,分子的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型,C错误;D.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故选A。3.下列所示实验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甲为制取胶体 B.乙为的制备、收集和尾气处理C.丙为除去苯中溶解的溴实验操作之一 D.丁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A.甲中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取胶体,A错误;B.NO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NO2,装置乙不能制备NO,且NO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B错误;C.单质溴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苯不反应,且苯的密度小于水的,丙为除去苯中溶解的溴实验操作之一,C正确;D.乙酸乙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丁不能制取乙酸乙酯,D错误;答案选C。4.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常温下,它们的原子半径、原子序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浓度均为)的p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W的氢化物的沸点可能高于水的沸点B.XZ晶胞中X的配位数为6,X周围等距且最近的X有12个C.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W的化合价可能为价D.分子中四个原子可能共直线【答案】D【分析】浓度均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其中X的溶液pH等于12为一元强碱,结合原子半径最大,X为Na,W对应溶液pH等于2为一元强酸,原子序数小于X则W为N,Z对应溶液pH等于2也为一元强酸,原子序数大于X则Z为Cl,Y对应溶液pH小于2为二元强酸,原子序数大于X则Y为S,则X、Y、Z、W依次为Na、S、Cl、N。【解析】A.N的氢化物中N2H4的沸点高于水,A正确;B.X是Na,Z是Cl,NaCl晶体的晶胞中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有12个,B正确;C.N与Na形成的化合物Na3N,N的化合价为-3价,C正确;D.为S2Cl2,分子为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立体结构分子,四个原子不可能共直线,D错误;故选D。5.下列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小苏打:B.过量氯气通入到溶液中:C.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D.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答案】A【解析】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小苏打(NaHCO3),生成碳酸根和氢氧化铝,选项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B.过量氯气通入到FeI2溶液中,由于氯气过量,FeI2完全被反应,Fe2+和I−反应比为1:2,故所给离子方程式错误,正确离子方程式为3Cl2+2Fe2++4I−=2Fe3++6Cl−+2I2,故B错误;C.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由于铜电极不是惰性电极,阳极铜会溶解,阴极产生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OH2↑+Cu(OH)2,C错误;D.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酸性HClO>,通入少量CO2,应生成,所以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CO2=HClO+,D错误;本题选A。6.设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g中含有个离子B.常温常压下,2.7g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为C.标准状况下,5.6L中含硫原子数为D.1.0L0.1mol·L的溶液中的中子数为【答案】B【解析】A.78g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含有两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78g含有个离子,故A错误;B.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7gAl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的H2的分子数为,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5.6L中含硫原子数大于,故C错误;D.溶液中还有水分子,水分子中O也含有中子,故1.0L0.1mol·L的溶液中的中子数大于,故D错误。答案选B。7.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I的反应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甲醛分子中最多有12个原子共平面B.2-环己烯酮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D.中间体I最多可与加成【答案】C【解析】A.苯环、醛基为平面结构,则可能所有原子共面,即最多14个原子共面,故A错误;B.连接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则2-环己烯酮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C.该反应可看成醛基的加成,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D.中间体I中苯环、碳碳双键、羰基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中间体I最多可与5molH2加成,故D错误。答案选C。8.一定条件下,与反应合成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中的元素被质量数更大的同位素替换时,反应速率会变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过渡态中“--”表示化学键未完全断裂或形成。A.反应历程中的两个反应均涉及氢原子的成键B.相同条件下,与发生上述反应,则其过渡态Ⅰ的能量比b高C.该反应的D.与发生上述反应,只能获得1种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产物【答案】B【解析】A.根据图知,反应历程中的第一个反应涉及氢原子的成键,第二个反应没涉及氢原子的成键,A错误;B.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中的元素被质量数更大的同位素替换时,反应速率会变慢,所以相同条件下,与发生上述反应,反应速率会变慢,则其过渡态Ⅰ的能量比b高,B正确;C.该反应的,即生成物的能量减去反应物的能量,C错误;D.根据图可知,与发生上述反应,可以获得、有机产物,D错误;故选B。9.镧镍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其晶胞可认为由两种结构不同的层交替堆积而成,如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密度为pg·cm-3.已知该合金的晶胞中最多可容纳9个氢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B.该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5C.设La的原子坐标为(0,0,0),则晶胞底面上Ni的原子坐标为系(,,0)或(,,0)D.假定吸氢后体积不变,则合金中氢的最大密度为ρg·cm-3【答案】C【解析】A.Ni元素原子序数为28,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A正确;B.该晶胞中La原子个数为8×=1,Ni原子个数为8×+1=5,则La、Ni原子个数之比为1:5,化学式为LaNi5,B正确;C.晶胞底面为两个正三角形组成的菱形,Ni原子处于两个正三角形的中心,则晶胞底面上Ni的原子坐标为系(,,0)或(,,0),C错误;D.设晶胞体积为V,该晶胞密度为,假定吸氢后体积不变,当晶胞中最多容纳9个氢原子时合金中氢的密度最大,氢的密度为,D正确;本题选C。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铁锈溶于浓盐酸,再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中含有二价铁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产生银镜淀粉未发生水解C向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相比压缩体积之前,气体颜色变浅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D向盛有10滴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5滴0.1mol/LNaCl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2滴0.1mol/LKI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答案】D【解析】A.浓盐酸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则溶液褪色不能说明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故A错误;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则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不可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证明淀粉是否发生水解,故B错误;C.向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瞬间气体浓度变大一倍之后平衡右移,则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相比压缩体积之前,气体颜色还是变深了,故C错误;D.向盛有10滴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5滴0.1mol/LNaCl溶液,生成白色AgCl沉淀,再滴加2滴0.1mol/L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AgI沉淀,证明AgCl转化为AgI,由于AgCl和AgI是同类型沉淀,则证明Ksp(AgCl)>Ksp(AgI),故D正确;故选D。11.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等杂质)制备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图:已知:PbCl2(s)+2Cl-(aq)[PbCl4]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该工艺可知,PbCl2(s)+2Cl-(aq)[PbCl4]2-(aq)为吸热反应B.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C.“沉淀转化”过程达平衡时,溶液中D.“浸取”时可发生反应:【答案】C【分析】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和MnO2中加入稀盐酸浸取,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MnO2被还原成Mn2+,加入的NaCl可促进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加入M为MnO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然后过滤,得到滤渣2为氢氧化铁沉淀;PbCl2难溶于冷水,将滤液冷水沉降过滤得到PbCl2晶体;之后加入N为稀硫酸发生沉淀转化,生成硫酸铅晶体,滤液a中主要成分为HCl,据此分析作答;【解析】A.,温度降低,反应逆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有利于PbCl2沉淀更完全,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B.由分析可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B正确;C.“沉淀转化”过程中,沉淀的转化方程式为,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错误;D.“浸取”时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MnO2被还原成Mn2+,加入的NaCl可促进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C。12.以甲苯为原料通过间接氧化法可以制取苯甲醛、苯甲酸等物质,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时的阳极反应为:B.电解结束后,阴极区溶液升高C.甲苯、苯甲醛、苯甲酸的混合物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D.甲苯氧化为苯甲醛和苯甲酸时,共消耗【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左侧电极为阳极,水分子作用下铬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重铬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阳极槽外中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重庆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20页
·
1.5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