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P31S32Cl35.5K39Ca40Cr52Mn55Fe56Cu64Zn65Br80Ag108Ba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碳纤维 B.陶瓷 C.铝合金 D.有机玻璃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通过化合反应可由碳酸钠制得碳酸氢钠B.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CaSO4(s)+CO32-(aq)CaCO3(s))+SO42-(aq)C.向1mL浓度均为0.6mol·L-1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浓的BaCl2溶液,只有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均可用作食用碱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 B.丙炔的球棍模型:C.1s22s22px1→ls22s22py1过程中不能形成发射光谱D.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4.黄铁矿与焦炭充分混合(FeS2与C的质量比为),在有限量的空气中缓慢燃烧,结果可得到硫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之一为:3FeS2+12C+8O2=Fe3O4+12CO+6S。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FeS2晶体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当有6molC参加反应时,共转移16mol电子C.Fe3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当有3molS生成时,有4molO2被焦炭还原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Cu2+、NO3-、Cl-B.中性溶液中:Fe3+、NH4+、Br-、HCO3-C.c(OH-)<的溶液中:Na+、Ca2+、ClO-、F-D.1mol/L的KNO3溶液中:H+、Fe2+、SCN-、SO42-6.一种从Al3+和Cr3+混合溶液中分离出铬元素的流程如下。常温下,Ksp(BaCrO4)=1.2×10-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流程可避免Al(OH)3形成胶体而难以从体系中分离的情况发生B.若滤液C中不含CrO42-,则滤液C中C.可用Na2FeO4溶液代替H2O2和氨水D.加入H2O2和氨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r3++3H2O2+10NH3·H2O=2CrO42-+10NH4++8H2O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推测其性能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物质组成和结构变化性能变化A纯铝加入少量Cu、Mg、Mn、Si增大硬度和强度B饱和一元醇增加烃基R碳原子的个数水中溶解度增大C二氧化硅加热熔融后快速冷却各方向导热性相同D阿司匹林()使其与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连接起来得到缓释阿司匹林8.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A.除去苯中溶解的溴B.测定溶液的浓度C.制备NH3并测量其体积D.装置比较MnO2、Cl2、S的氧化性9.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都含有醛基,对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B.人造丝、人造棉、涤纶都属于人造纤维,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花生油、豆油、羊油和润滑油均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D.冠醚(18-冠-6)的空穴与尺寸适配,两者能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10.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相符的是()A.工业上由甲苯制备邻溴甲苯: B.向血红色Fe(SCN)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至溶液褪色:2Fe3++Fe=3Fe2+C.向含0.1mol[Co(NH3)5Cl]Cl2的溶液中加入含0.3molAgNO3的溶液:[Co(NH3)5Cl]2++2Cl-+3Ag+=[Co(NH3)5]3++3AgCl↓D.向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少量乙醇溶液:2Cr2O72-+3C2H5OH+16H+=4Cr3++3CH3COOH+11H2O11.2-甲基环戊醇可作为合成橡胶、塑料和纤维等高分子材料中的软化剂和增塑剂.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化合物B的结构,推测过程Ⅰ依次发生了加成反应、水解反应B.试剂1选择的试剂为醇溶液,反应条件是:加热C.化合物C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液体D.过程Ⅲ中,化合物C与水反应时可能生成多种组成相同的有机产物12.X、Y、Z、W、Q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W位于同一主族,Q、W位于同一周期且相邻。X单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约为,Y的同位素可用于测定文物年代,Z元素的某种单质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负性:Z>Q>W B.键角:WZ3>X2W>X2ZC.YW2、X2Z2均为非极性分子 D.Q和Z可形成原子比为、的两种分子13.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碱性海水里直接电解制氢的技术,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MnOx隔水薄膜可以起到阻挡Cl-与电极催化剂活性中心接触的作用,电极A含有M金属的催化剂,发生的电极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离子交换膜选择性透过参与电极A反应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B.若去掉隔水薄膜,Cl-会在A电极失去电子生成Cl2C.电解结束后,电极B处去掉海水隔水膜,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NaCl、KNO3溶液无混浊现象D.每当有标准状况下的0.1344L气体生成时,就会有0.008mol电子从电极A流向电极B14.乙醛与氢氰酸(,弱酸)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羟基丙腈,历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醛基中的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与作用B.易挥发且有剧毒,是该反应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原因之一C.往丙酮与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滴溶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碱性越强,上述反应越容易进行D.与加成的反应速率:15.常温下,往0.35mol/LCa(ClO)2溶液中通入CO2。已知:Ka(HClO)=4.0×10-8,Ka1(H2CO3)=4.5×10-7,Ka2(H2CO3)=4.7×10-11,Ksp(CaCO3)=3.4×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入一定量CO2后溶液pH=7,未出现CaCO3沉淀B.往Ca(ClO)2溶液中加盐酸酸化,将有Cl2生成C.通入一定量CO2后溶液中c(HClO)=c(C1O-),滴入酚酞试剂,溶液一直呈无色D.已知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的,则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中存在c(H+)>c(HCO3-)>c(OH-)>c(CO32-)16.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分别测定NaHCO3和Na2CO3溶液的pH两者都大于7,且Na2CO3溶液的pH大CO32-的水解能力强于HCO3-B将25℃0.1mol·L-1CH3COONa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变化溶液的逐渐减小随温度升高,KW逐渐增大,CH3COONa溶液中c(H+)增大,c(OH―)减小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AlO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D测定中和热时,将稀溶液缓慢倒入到盛有稀的内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再盖上杯盖温度差为中和反应放热,将代入公式算得中和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含磷化合物在生命体中有重要意义。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两种化合物PCl3和PCl5。PCl5分子呈三角双锥形,其结构如图所示:(1)写出基态P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BCl3中心原子价层有空轨道,可以与H2O分子形成配位键,同时使原有的键削弱、断裂,从而发生水解。根据以上信息,判断PCl3能否水解(填能或不能)。(2)下列关于含磷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H3P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4=H++H2PO4-B.PCl5分子中的Cl—P—Cl键角有两种C.PCl3、PCl5等分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已知H3PO3是二元酸,该分子中P的杂化方式为sp3(3)N、P是同一族元素,P能形成PCl3、PCl5两种氯化物,而N只能形成一种氯化物NCl3,而不能形成NCl5,原因是。(4)磷化硼BP的晶胞如图甲所示,(黑球为P,白球为B)沿虚线(晶胞的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如图乙所示,已经画出了部分P原子的位置,请你画出4个B原子的位置(用空心圆圈表示)。(5)某单质的一种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其剖面图如图。(空间利用率是指构成晶体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总体积在整个空间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V(球))此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用含圆周率的代数式表示)。18.(10分)黄铜矿的主要成份为CuFeS2,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制备有关物质。已知:沉淀D的摩尔质量为。请回答:(1)尾气中SO2经过充分综合利用可以得到石膏,请写出石膏的化学式:。(2)煅烧含硫量高的矿物得到高浓度的SO2,干燥的气体与氯气在活性炭催化下可生成一种用于有机合成的常见物质A,该物质水解时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两种强酸。①写出物质A分子的结构式:。②一定压强下,化合物A的沸点低于硫酸的原因是。(3)生成沉淀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4)请设计实验检验溶液C中的阳离子。19.(10分)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人们关心的共同话题。N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因此对工业烟气脱硝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NO,脱除的方法有多种。(1)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可将NO直接转化为N2,纽扣式电化学还原器结构单元如图所示,电解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目前常见方法是采用NaClO溶液液相氧化法脱除烟气中的NO,其主要过程如下:Ⅰ.NO(aq)+HClO(aq)NO2(aq)+HCl(aq)ΔH=akJ·mol−1Ⅱ.3NO2(aq)+H2O(l)2HNO3(aq)+NO(aq)ΔH=bkJ·mol−1①NO(aq)转化为H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②为提高NO脱除率,工业上常向NaClO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初始pH与NO的脱除率如下表所示。初始3.54.55.56.57.5NO脱除率91%88%83%65%51%pH影响NO脱除率的原因是。(3)理论上可采用加热使NO分解的方法处理:2NO(g)N2(g)+O2(g)。已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为728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910kJ·mol−1;正反应熵变为-24.8J·K-1·mol−1。实际反应时发现加热至600℃时NO仍没有明显分解,请结合上述数据解释原因。(4)近期科学家发现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结构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成酚羟基、羧基(均可表示为C-OH,其电离平衡可表示为C-OHC-O-+H+),这些官能团可以使活性炭表面活性化,有利于NO的吸附。不同氧化剂的预氧化与吸附原理可表示为(未配平):预氧化:HNO3+C→C-OH+NO2↑+H2O预氧化:KMnO4+C→C-OH+MnO2+K2MnO4预氧化:H2O2+C→C-OH+H2O吸附:C-OH(s)+NO(g)C-OH…NO(s)ΔH<0NO吸附实验在25℃下进行,将一定比例的N2与NO混合气体在恒压下,以相同速率持续通入到等量的、不同预氧化试剂处理的活性炭中(图像中“原始-C”表示未经处理的活性炭),获得“NO捕获率-通气时间”的变化图:已知: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25℃下原始-C在通气约175分钟后吸附效果超过了H2O2-CB.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混合气体中N2物质的量分数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浙江卷)(考试版)
2025-04-12
·
11页
·
1005.8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