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参考答案)

2025-04-12 · 4页 · 112.9 K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01语文·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7分)1.(3分)A2.(3分)B3.(3分)C4.(3分)B5.(6分)①加强相关自然要素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其变化机理和发展规律等。②遵循相关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保护规律。③对相关自然要素有利的一面要合理开发利用,同时防范其灾害风险,化害为利。④发掘相关自然要素自身独特的“美丽”,丰富“美丽中国”概念内涵。⑤维护和健全相关自然要素系统,为“自然要素美丽”之美丽区域提供物质基础。⑥通过优化区域经济社会系统来促进“自然要素美丽”的良性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6.(3分)A7.(3分)A8.(5分)①有助于读者走进张桂梅的内心,与其进行精神对话,拉近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亲切,感人。②有强烈的抒情性。用“你”便于作者表达对张桂梅的同情和赞美之情,使报告文学叙事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情感共鸣。③使叙述更有画面感和感染力,人物形象更真实。如张桂梅想要自杀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其脆弱的一面,有助于塑造一位立体、多元、接地气的新时代女性楷模形象。9.(6分)①报告文学需要长期走访取得大量真实的资料,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如张桂梅曾想自杀、给学生们自费买水事件,都是需要深入调查才可以得到的真实、新鲜的素材。②报告文学在取材、剪裁和表达上也很重要,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如张桂梅想要自杀前大段心理描写细腻感人,极具感染力。③报告文学是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统一。新闻性使报告文学真实、新鲜、吸引人,文学性使报告文学细腻、生动、感染人。二者结合才能直接、迅捷、有力量地表现张桂梅这一时代楷模的形象及其现实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ADF11.(3分)C12.(3分)C13.(8分)(1)没有不通过学习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学而能使自身得到荣光的人。(2)这样之后,才能足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14.(3分)相同点:都谈及了学习的重要性。不同点:①立足点不同:文本一立足于求学者,文本二立足于执政者。②侧重点不同:文本一强调学习要累(坚持);文本二强调学习者既要兼顾正式作业和课外作业,又要有尊师重教的态度。【参考译文】文本一:最终极的道是无以言说的,但不用言语来描述解释就没有办法说明仓的义理;最大的象是没有形状的,但不确立形象就没有办法看清它的奥秘。道和象的玄妙,不凭借言辞就不能传播;而传播言辞的精妙,不学习就不能精通。没有不通过学习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学而能使自身得到荣光的人。剥茧抽丝,织成细绢,绘以花纹,那么王侯就穿上它。人通过学习而掌握礼仪,用文采来充实自己,世人就会赞誉他。蚕茧不拿来抽丝,那么素丝就会在筐笼里被蛀蚀,人不学习,那么才智就将朽烂于心中。就像海里的蚌不被剖开,体内的珍殊就不会显露;昆仑山的竹子不被砍断,那么像凤凰鸣叫的声音也就发不清楚;人的性情不经过磨炼,聪明智慧就不会开启。就比如是金属和木头,金属的性质包含着水,木头的性质蕴藏着火。因此熔炼金属的时候水就出来了,钻木的时候火就生了。人若能从事学习,像钻木炼金一样磨砺他的性情、那么才能和智慧就发生了。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是染色使得它这样的;冰生于水而冷于水,是寒冷使得它这样的;镜子出于铜而明亮过于铜,是磨冶使它这样的;戎夷的后代,出生时声音相同,长大后语言却不同,是后天的教育使他们如此。远看有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近看更加明亮的,是学习的功效。因此吴地产的箭虽然强劲,但没有箭末的羽毛则不美观;越地铸的剑虽然锋利,但不经过淬火磨砺就不会锋利;人虽然本性聪慧,但不积累学问则不会有所成就。文本二:执政者发布深思熟虑的法令,选举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这样可以得到赞誉,但不能够打动众人。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打动众人,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俗,那就一定要通过学习!古代进行教育的场所,家庭里有私塾,党里有称为庠的学校,术里有称为序的学校,国家有太学。新生每年都可入学,隔年考试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作“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这样之后,才能足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纲要。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好如何处理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大凡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有两种情况: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以臣子相待;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的臣下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D16.(6分)①“车马九门来扰扰”中“扰扰”运用叠词,写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纷纷扰扰,充满了为名利奔波的人;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涌动的名利之争的厌恶。②“寻寻觅觅”运用叠词,写词人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6分)(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18.(3分)①津津乐道②博大精深③任重道远19.(3分)D20.(3分)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1.(6分)①所以会产生困倦的感觉;②大脑的血流量不仅没减少;③从而让大脑产生睡意22.(5分)示例:饭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上升,胰岛素就会被分泌出来帮助降低血糖。四、写作(60分)23.(60分)【参考例文】:失误面前,莫轻言放弃画家将不小心滴落的墨渍涂画为一只灵动的飞鸟,真让人赞叹不已。这也在启示我们,面对失误和挫折,消极放弃必于事无补,何不灵活变通,迎来柳暗花明?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既然已选择为理想奔波,便不要轻易放弃;哪怕做出细微改变,都将展现出全新的风貌。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多次被直木奖提名却抱憾落选,外界甚至笑称他是“被直木奖厌弃的男人”。面对扑面而来的质疑,他并未停止在推理世界中游走的脚步。他转换推理思维,以不同角色的视角潜心揣摩故事情节,使剧情发展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他的独到体验终于在《嫌疑人X的献身》一书中发挥到极致,助他斩获直木奖殊荣。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成云的空蒙山色。”纵使山路曲折,碎石遍地,都不足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唯有坚持不懈、善于变通,方能在不利的环境中,寻得有利出路。然而,历史的这一页却留下些许遗憾。西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之际,竟高呼一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便自刎乌江。殊不知深切爱戴他的乡民们正在江流对岸殷切盼望其归来。倘若项羽没有放弃求生之路,或许有重整旗鼓、再展雄风的一天。不善变通的他,难以坦然面对失败,最终也只能留下悲兮壮兮的哀辞。 “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歌德深谙其理,56年中,他潜心写作,终成《浮士德》之佳作;李时珍深谙其理,数十载间,他亲身考察,终令《本草纲目》问世;吴清源深谙其理,在百年光阴里,他“闲敲”棋子,终获“昭和棋圣”之美名。他们不是未曾失误,他们的寻梦之路亦荆棘丛生,但他们懂得改变和调整,懂得变挫折为动力,从而在人生之路上愈走愈远。 漫步人生旅途,失误或挫折无疑是极大的考验。与其哀怨叹惋,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不如灵活变通,将看似糟糕的局面转变为全新的创造。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如改变思维的角度,让一切的坏事都变为好事,乐观地面对人生,持之以恒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夺目的光彩!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