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试题(附中版)-(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模拟试卷(一)生物学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金银花的抗逆性强,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研究发现,外源钙可提高盐胁迫下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酶)的大亚基编码基因rbcL和叶绿素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Cab的表达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金银花耐盐性的提高可通过提高光能吸收和碳同化速率来实现B.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为金银花生长提供能量C.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可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rbcL和Cab基因的表达量【解析】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无法提供能量,BC错误;检测基因的表达量需要针对mRNA含量(实时定量PCR技术等)和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电泳/通过抗体检测蛋白质的表达量),D错误。2.研究发现喂食高脂饮食的肥胖小鼠可通过生殖细胞DNA甲基化或精子富集miRNA(一种单链RNA分子,参与转录后调控),将脂质积累信息传递给后代并导致肥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小鼠的肥胖性状传递给后代,是遗传了亲代的突变基因B.DNA甲基化不改变碱基的排列顺序但可以使表型发生变化并稳定遗传C.精子中的miRNA可能会干扰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D.发生DNA甲基化或富集miRNA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解析】题干表明小鼠肥胖性状传递给后代是通过生殖细胞DNA甲基化或精子富集miRNA,并非遗传亲代的突变基因,A错误;DNA甲基化是在不改变DNA碱基序列的情况下,对某些区域的DNA进行化学修饰,这种修饰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生物表型发生变化,甲基化也可以被消除,B错误;miRNA是一种单链RNA分子,参与转录后调控,可与mRNA结合,干扰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C正确;发生DNA甲基化或富集miRNA的精子仍然可以参与受精,从而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后代,D错误。3.研究人员对来自67种鳞翅目昆虫的W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W染色体可能源自同一祖先,而且W染色体在进化历程中通过基因转移融入了部分细菌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细菌与鳞翅目昆虫间的基因能进行转移的基础是它们基因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B.对W染色体的分析为研究鳞翅目昆虫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鳞翅目昆虫进化过程中,基因转移可丰富其基因库,为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D.该研究为未来探究农业害虫防治、昆虫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视角4.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研究表明,ASD儿童体内多巴胺受体的抗体含量均高于正常儿童,且脑部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增高,推测ASD的发病可能是由于抗体攻击受体蛋白造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ASD属于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相较于正常儿童,ASD患者体内多巴胺含量不变C.神经胶质细胞是一种数量比神经元少的起辅助作用的细胞D.多巴胺受体的抗体可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解析】ASD是由于抗体攻击受体蛋白造成的,这是自身免疫病,A正确;ASD儿童体内多巴胺受体的抗体含量均高于正常儿童,导致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减少,机体的多巴胺含量会失衡,B错误;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10~50倍,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C错误;多巴胺受体的抗体可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但不能直接使其降解,需要吞噬细胞将复合物吞噬从而降解,D错误。5.辣椒素是存在于辣椒细胞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研究人员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实现了天然辣椒素的工厂化生产,其主要流程为外植体→消毒→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分离提纯。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D)A.选用茎尖、根尖等作为外植体的原因是其细胞分化程度低B.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外植体应先后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C.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应适中D.该工厂化生产利用悬浮培养的条件,提高了单个细胞中辣椒素的含量【解析】茎尖、根尖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A正确;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外植体应先用酒精消毒30s,清洗后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B正确;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中,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C正确;该工厂化生产利用悬浮培养的条件培养出大量细胞,大量细胞产生的辣椒素增加,但没有提高单个细胞中辣椒素的含量,D错误。6.关于“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C)A.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需用无菌水配制琼脂糖溶液B.向琼脂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核酸染料后,需在沸水浴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C.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D.PCR实验中所使用的离心管、微量移液器、枪头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湿热灭菌【解析】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需用电泳缓冲液配制琼脂糖溶液,A错误;在沸水浴或微波炉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稍冷却后,再加入适量的核酸染料混匀,B错误;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C正确;微量移液器属于精密仪器,不能进行湿热灭菌,D错误。7.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科研人员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缩节胺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的质量浓度为62.5mg/kgB.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C.缩节胺促进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解析】由柱形图分析可知,DPC浓度为62.5mg/kg时赤霉素含量高于对照组,赤霉素具有促进植株伸长的作用,故DPC浓度为62.5mg/kg时未起到矮化作用,A错误;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而缩节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合成部位并非植物体内,B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含量的影响,无法判断缩节胺是否促进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也可能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途径中的酶活性来发挥作用,C错误;由图可知,DPC浓度为62.5mg/kg时赤霉素含量高于对照组,DPC浓度大于125mg/kg时赤霉素含量低于对照组,故可知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合成,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合成的特点,D正确。8.某生态果园中的一条食物链由3个种群组成,科研人员调查了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部分数据(数值单位为×104kJ),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三个种群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该食物链为种群Ⅲ→种群Ⅱ→种群ⅠC.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104kJD.种群Ⅱ全部个体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4.5×104kJ【解析】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A错误;据图可知,种群Ⅱ同化的能量最多,种群Ⅰ次之,种群Ⅲ最少,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随营养级逐级递减的,因此该食物链为种群Ⅱ→种群Ⅰ→种群Ⅲ,B错误;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等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15.0×104-9.0×104=6.0×104kJ,C正确;种群Ⅱ同化的能量(111.0×104kJ)除了未利用的(41.5×104kJ)外,还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15.0×104kJ)和分解者的能量(未知),因此根据图中数值推测种群Ⅱ全部个体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小于54.5×104kJ,D错误。9.科研人员发现某个敞口被真菌M污染的培养皿中出现了大部分细菌能正常生长,唯独真菌M附近没有细菌生长的现象。科研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真菌M产生了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为验证该猜想,科研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A.过程①使用了平板划线法接种真菌M,该过程中接种环至少要灼烧4次B.若甲、乙和丙组的滤纸片周围都出现了抑菌圈,则说明上述猜想正确C.过程②应取平板a中的单菌落置于培养基b中,其主要目的是选择培养D.真菌M在培养基b中培养时,培养基中应加入琼脂【解析】每次划线前均需灼烧接种环,根据图可知过程①使用了平板划线法接种真菌M共画线4次,且该过程结束时还需要灼烧,所以该过程中接种环至少要灼烧5次,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和丙组是不同种类的细菌,若甲、乙和丙组的滤纸片周围都出现了抑菌圈,则说明真菌M可能产生了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B正确;过程②应取平板a中的单菌落置于培养基b中,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培养,获得更多的纯培养物,所以b是液体培养基,不应加入琼脂,CD错误。10.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改善尾吊小鼠(HU)认知障碍和神经兴奋性。为此进行了rTMS对海马DG区神经元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HU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原因可能是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B.HU组的小鼠DG区神经元受刺激后更容易达到动作电位阈值,因此神经兴奋性增强C.rMTS与尾吊同时处理可以缓解尾吊处理引起的DG区神经元数量的减少D.海马区神经元受损不仅会导致认知障碍,还会影响短时记忆【解析】HU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原因可能是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因而外流的K+增多,因而表现为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A正确;HU组的小鼠DG区静息电位绝对值最大,因而该神经元受刺激后更不容易达到动作电位阈值,因此神经兴奋性变弱,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rMTS与尾吊同时处理可以缓解尾吊处理引起的DG区神经元数量的减少,C正确;海马区神经元受损不仅会导致认知障碍,还会影响短时记忆,D正确。11.玉米的胚乳细胞由受精极核(3n)发育而来,继续有丝分裂发育成糊粉层细胞的过程中,含有显性基因E的糊粉层细胞表现为有色,不含基因E则表现为无色。有丝分裂过程中,若基因E所在的染色体端部缺失,姐妹染色单体在此连接,着丝粒分裂时,两个着丝粒间任意位点可断裂形成两条子染色体。若部分胚乳细胞(Eee)发生上述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该变异可能使有色的糊粉层细胞的基因型发生改变B.有色糊粉层细胞的基因型不可能为EEeC.该变异会使糊粉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该变异会使有色、无色糊粉层细胞掺杂而呈现花斑状【解析】基因型为Eee的细胞复制后基因型变为EEeeee,基因E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着丝粒分裂时,两个着丝粒间任意位点可断裂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则可形成EEee(有色)、Eee(有色)、Oee(无色)三种基因型的子细胞。该三种基因型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会使有色、无色糊粉层细胞掺杂而呈现花斑状,ABD正确;依题意,发生该变异时,着丝粒仍会分裂形成两个着丝粒,且连接在一起的两条单体也会在两个着丝粒任意位点断裂,形成2条子染色体,故产生该变异的糊粉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12.某XY性别决定型昆虫的长翅与残翅、有翅与无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存在两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一只长翅雌性昆虫与一只残翅雄性昆虫交配,F1雌性个体中有长翅和无翅,雄性个体全为长翅。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F2个体长翅残翅无翅雌性15/615/619/61雄性24/618/610A.控制有翅与无翅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F2长翅雌性个体有4种基因型C.F2残翅雄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4D.F1无翅雌性个体与F2残翅雄性个体交配,子代中无翅雌性个体占3/16【解析】由亲代有翅杂交产生F1无翅,得出无翅性状为隐性,有翅为显性,根据F1和表格F2,雄性无翅均为0,推测该性状的基因一定在性染色体上,可能只在X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Y同源区段。假设若只在X染色体上,则F1雌性不能出现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一)生物解析
2025-04-22
·
13页
·
4.6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