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本试卷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MERGEFORMAT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海明威的作品善于运用“冰山理论”,以简约传神的文字给读者呈现那浮于水面的“八分之一”,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进一步开发那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从创作形式上看,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较为相似,创作过程中只需要使用一些点墨,便能够描绘出宏伟壮观的山河美景。他作品中的很多句子都采用“名词+动词”的结构,偶尔采用长句,也只是简单的衔接,而且形容词、副词的出现频率较低,力图呈现一种更为清晰、直观的艺术效果。在景色描写方面,“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外部景色暗示人物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或者营造相应的氛围。《永别了,武器》开篇以一段简洁的描述风景的文字,呈现村庄空荡寂寥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厄运来临前的征兆,进而联想到悲惨结局。同时,该作品中关于天气的描写也独具特色,故事的主题被雨贯穿,使读者难以忘记“雨”这一意象,为读者建立灾难与雨的联想。在很多对话场景下,海明威并未过多描写主人公的行为、情绪等,只是描写了简单的对白陈述,作者完全让位给人物,不介入或较少介入,尽可能地不留下讲述的痕迹,给读者一种好像只存在故事中的人物而不存在讲述者的感觉,让读者和所描述的对象距离极短,也自然为读者留下八分之七的想象空间。譬如老人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却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这其中的感情必然是五味杂陈的。但海明威并没有过多地煽动读者的情绪,而是用一种近乎抑制的方式抒发情感。在他与男孩的对话中,读者能通过语调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在对话留下的空白中发挥想象,调动理解能力参与其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此外,海明威还充分意识到感情的微妙复杂和不可捉摸,于是便“曲线救国”,“立象以尽意”,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弥补语言之缺陷。如《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雪与豹、《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与鲨鱼等,均是其作品中十分常见的象征事物,深入阅读便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这些创作手法均为读者预留充足的想象、联想空间,也是“冰山理论”在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体现。海明威作品中借助象征形象所表达的寓意,并非单一、零星地出现在某些情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全程,通过对各类形象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海明威对“冰山理论”的灵活运用。(摘编自王静姝《海明威作品中对“冰山理论”的运用》)材料二:《红楼梦》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诗谶”类型,即所谓的“冰山一角”的引诗法。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一文中说:“冰山之所以雄伟壮阔,就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浮在水面,八分之七沉在水底。”他以此作为小说创作追求简约却涵蕴深厚的原则。曹雪芹所创造的诗谶手法,不仅与海明威“冰山一角”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形式上甚至更为切合。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占花名签时所用的签诗,就是“冰山一角”式的引诗法。当时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每一支签上都画着一种花卉,并题着四字成语与一句旧诗,都是为签主量身订制的。虽然只镌着一句签诗,但该句诗都是从完整的诗篇中节录出来的,那完整的诗篇才是隐喻签主命运的真正线索所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阳光明媚,而水面下的冰山主体则冰冷漆黑。引文的艺术被发挥到最高的复杂度,表面上是就所引之文直接取义,真正的实质意涵却系于其他未引的部分。以宝钗为例,她抽中的签上画着的是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镌着的是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出自晚唐罗隐的《牡丹花》,表面上只写宝钗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特征以及赞美薛宝钗身为“群芳之冠”的容貌和地位,实则还透过节录以外的诗句,如“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暗示了钗、黛之间的颉颃关系以及其人生的悲剧结局,意指身为“芙蓉”的林黛玉无法与贴近传统价值观的薛宝钗抗衡,衬显出薛宝钗在封建社会中的优势。群芳夜宴中脱颖而出被明白引录的诗句断片现身于显处,当场堂而皇之地与小说情节发生互动,通过彼此烘托收取相得益彰之效;同时,表面上被摒弃于引号之外的其他诗句断片,却幽居于深藏不露的隐处,由文字海面以下那潜在却更为广阔的层面来进行意义的激荡。当唐宋诗被切割出一句,框上引号纳入小说情节中时,那引号如海平面一样,将整首诗拦颈划分为隐、显两个不同层次的美学存在。(摘编自欧丽娟《大观红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冰山理论”这一艺术创作论,虽然其行文风格力求简约,字里行间却透露着深刻的意蕴。B.海明威的作品很多句子采用“名词+动词”结构,长句较少,且形容词、副词出现频率低,营造出更直观的艺术效果。C.《红楼梦》创造的引诗法把引文的艺术发挥到最高的复杂度,与海明威“冰山理论”中的创作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D.第六十三回众人占花名签时,引用的诗句可看作“冰山一角”,这句诗的复杂内涵及关涉的人物命运即“冰山主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较为相似,二者都追求用更少的元素表达更丰富的内涵。B.《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作品运用“冰山理论”,为读者预留充足的想象和联想空间,让读者参与到作品意义的构建中。C.材料二语言富有特色,如使用“量身订制”“脱颖而出”“堂而皇之”“幽居”“激荡”“拦颈”等词语,生动形象,使说理深入浅出。D.群芳夜宴中众人所用签诗是从完整的诗篇中节录出来的,而其他诗句断片被摒弃于引号之外,故而成为深藏不露的美学存在。3.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出自宝钗花名签“冰山主体”部分的一项是(3分)A.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B.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C.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D.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冰山理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简要分析以下文字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文字摘编自孙犁《荷花淀》)(6分)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过了两天,几个女人偷偷划船去寻丈夫却遇到了鬼子,“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二)现代文阅读=2\*ROMAN\*MERGEFORMAT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岐黄揭方晓河络街虽然只是一条长约百米的小街,可在整个陇西郡却鼎鼎有名。因为这条街的两端,各有一位知名郎中,他们的医术出神入化,名动大江南北。被称为“河络双神”。不论是富贾贵胄,亦或平头百姓,大凡遇上什么疑难病症,别处瞧不好的,只要来到这两位郎中这,一号脉、一开药,包管药到病除。街南的这位,姓齐,是中医世家,祖上以“一勺蜜”的故事名扬天下。说是有一天,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前来瞧病。齐祖一眼便知这位体有邪热,需用泻药助其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恐身体受不了。他沉思半晌,取来一勺蜜,微火煎熬成粘稠团块,待其稍冷,捏成一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就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街北的这位,姓黄,亦中医世家,祖上以“一根葱”的故事广为人知。说是有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他瞧病。黄祖上见他腹部像鼓一样高高隆起,痛苦不堪,便想先助其将尿排出来,可到哪儿去找那种又细又软、能插进尿道的管子呢?他眼光一扫,突然看到厨房里有一根剩下的细葱,便将其取来,切下尖头,小心翼翼地,病人的尿液从葱管里缓缓流了出来,身体也好受多了。两位郎中虽医术了得,可每人还是各有侧重。齐郎中尤善妇孺之术,妇科杂症、小儿疑难,俱皆手到擒来;黄郎中主攻虫咬之术,毒蛇咬刺、蚊蚁叮伤,自有独家秘方。一天,齐郎中山中采药,不小心让当地一种名叫“萝卜头”的小蛇咬伤了脚。他并不以为意,自己虽说不是特别擅长治蛇伤,可好歹也懂得一些。当即挤去蛇毒,在伤口上涂抹好药膏,休息了一下,看没什么反应,就回家了。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脚就肿了起来,身体也发起了烧。妻子担心地说:“要不要请街北的黄郎中来看看。”齐郎中摆了摆手,轻声说道:“没事,这点小毛病难不住我。”就自个儿开起了药方,煎药、服药,忙碌了一晚。第二天,齐郎中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满身乌黑,命若游丝。齐妻慌了,顾不得脸面,悄悄来到黄郎中这求救。黄郎中打开齐郎中开的药方,丁是丁、卯是卯,完全没有毛病。他又仔细向齐妻子询问了齐郎中出事的详情,略一沉思,提笔在药方里加了一味剧毒的木须子,并再三叮嘱齐妻不得将实情告诉齐郎中。齐妻按这新方子抓药、煎药,并服侍齐郎中喝下,几天后就康复如初。黄郎中是位大孝子。多年的操劳使母亲身患妇热之病,辗转于蓆褥之间,痛苦不堪。黄郎中虽穷尽一切手段,只勉强使母亲可以起身行走,病根始终未能除尽,时不时发作一阵。母亲知黄郎中自尊心强,忍着痛苦始终不提去街南的齐郎中那里瞧瞧。黄郎中为此事烦恼,经常去街头的“二马酒馆”喝闷酒。有一次,正醉意朦胧之际,突然听到隔壁有人在高声说着一事。说是他们那盛产一种叫小胡笼的藤本植物,性阴而不寒,街南的齐郎中常去采摘,用以医治妇热之病。黄郎中一激灵,拍案而起:自己替母亲治病,多以阴寒之物攻其湿热之气,可母亲年老体衰,受不了大寒,因此自己用药不敢太猛,所以绝不了病根。这小胡笼阴而不寒,不正是治母亲之病的良药吗?黄郎中便在自己的药方里加了这种小胡笼,几剂药汤下去,母亲彻底康复。多年后的一天。黄昏时分,暖暖的夕阳照在河络街上,房屋、槐柳以及行人都消融在了淡淡的金黄里。齐郎中自南向北踱着步,黄郎中由北而南随性走,不多时就碰上面了。在擦肩而过的一刹那,齐郎中开口道:“那年我被蛇咬伤,是你帮着治好的吧。我查看了药渣,多了一味木须子,只有你才会如此用药,以毒攻毒。”黄郎中也开口道:“是你故意让人在我耳边提起小胡笼吧,多亏了这东西,治好了我母亲的病。”可两人说归说,始终没正眼瞧对方一下,一个朝南,一个向北,微笑着远去。(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文本二: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另外,《医源资料库》记载:“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古代相传有黄帝令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之说,《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内容是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的,因而人们把岐黄作为祖国医学的代名词,岐黄也和杏林、悬壶一样当作中医的别称在使用。岐黄之术即指中医学术,也有将“岐黄再世”用以誉称高明医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结尾写道两位医者,“一个朝南,一个朝北”,照应开头二人分别居住在街两端的事实,又符合二人一直以来并将持续的互相争斗、互不服气的相处状态,颇有深意。B.文章开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01-14
·
11页
·
66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