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黑龙江、吉林卷)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会因植物种类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成熟和萌发的规律具有相似性。下列事实描述与曲线不符的是( )A.甲、乙分别代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葡萄糖、淀粉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B.甲、乙分别代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脱落酸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C.甲、乙分别代表大豆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D.甲、乙分别代表圆粒、皱粒豌豆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2.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如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受体蛋白等,能参与细胞的不同生命活动。如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B.细胞膜通过H+-ATP酶将H+泵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H+-ATP酶将H+泵出细胞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D.受体蛋白与信号分子结合并将信号分子转入细胞内发挥作用3.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基质B.有氧呼吸产生CO₂阶段释放大量能量C.可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D.食品的真空包装能够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食品保质的效果4.研究表明,在人体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细胞过程中,都存在线粒体断裂和被清除现象,不同长度线粒体的占比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用电镜观察到的部分断裂线粒体的去向如图2。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断裂受基因调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成骨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外泌MDVs具有2层生物膜C.断裂线粒体比例在成骨细胞分化的第7天左右达到峰值D.清除断裂线粒体与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有关5.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每个时期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核DNA相对含量)分析图谱。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横坐标表示核DNA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细胞数量)A.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B.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计数最好在②阶段的细胞中进行选择C.着丝粒分裂发生在①阶段D.③阶段的细胞可能是刚刚进入分裂间期的细胞6.我国科学家鲍文奎团队培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优化了高寒山区人民的饮食结构,其培育思路得益于分析普通小麦的起源过程。他们曾将5种植物进行如下杂交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注:图中圆圈交集处数字表示F1杂合子在减数分裂I中形成的四分体个数A.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山羊草杂交后即可得二粒小麦B.一粒小麦和节节麦杂交产生的F1在减数分裂I中形成7个四分体C.普通小麦卵细胞中含有的21条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D.用适宜的低温处理二粒小麦和节节麦的不育杂种可得到普通小麦7.下图是劳氏肉瘤病毒(逆转录病毒,携带病毒癌基因)的增殖和致癌过程,其中原病毒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转移到DNA后插入宿主的核DNA中形成的“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劳氏肉瘤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核酸类型和增殖方式相同B.①③过程发生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种类均相同C.②过程需要RNA酶的参与,④过程需要多种RNA参与D.原病毒的形成机理和其诱导宿主细胞癌变的机理相同8.杜氏肌营养不良为单基因遗传病,由编码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的D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坏死。图为某患该病家系的系谱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B.I-2和II-4必为致病基因携带者C.Ⅲ-3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D.建议IV-2在产前进行基因筛查9.“”是霸王龙的代称,中文全名叫君王霸王龙,是霸王龙属的模式种,是最有名的肉食性恐龙。但从2024年开始就不能再把“”作为霸王龙的代称了,因为古生物学家命名了新种的霸王龙——麦克雷霸王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家判定麦克雷霸王龙为新种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化石B.君王霸王龙和麦克雷霸王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霸王龙不利于增加当地的植食性恐龙的物种多样性D.白垩纪末恐龙的大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10.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喇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会刺激膀胱内的牵张感受器,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人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可以完成排尿,也可以在意识的支配下憋尿。如图表示调节排尿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逼尿肌收缩会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牵张感受器可将兴奋经盆神经传至脊髓即可形成排尿反射C.神经甲属于不受意识支配的躯体运动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D.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进而有利于排尿11.某种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为免疫活性物质,b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可由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体液中病毒后分泌B.细胞b可特异性识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使其凋亡C.图示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了免疫防御功能D.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发挥作用12.某团队为探究制作泡菜所用盐水的最佳质量分数,进行了探究实验。为方便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先用配置好的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做了吸光度测试,并绘制下图甲。再分别以不同质量分数的盐溶液制作泡菜,从第三天开始,每两天测一次亚硝酸盐含量并绘制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5%质量分数的盐水制作泡菜的第7天,取泡菜液测出的吸光度约为0.46AB.如用7%质量分数的盐水制作泡菜可能会导致“咸而不酸”C.5天的时候,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此时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种D.适量加入“陈泡菜水”可缩短泡菜酿造周期13.为培育繁殖周期快、高产人参皂苷的杂种植物,研究人员将人参和胡萝卜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并检测了原生质体密度对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表。原生质体密度(1:1混合)0.5×105个/mL2×105个/mL5×105个/mL10×105个/mL融合率(%)18.635.829.223.6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去壁处理获得原生质体B.原生质体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C.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过脱分化即可发育成杂种植株D.对杂种植株需进行生长速度和人参皂苷含量的检测14.青藏高原的鼠兔繁殖能力很强,是雪豹、藏狐等生物的佳肴,鼠兔会借助鸟类的鸣叫作为警报信号以躲避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鼠兔借助鸟类的鸣叫躲避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B.使用农药或者捕鼠夹等方法一次性捕杀大量鼠兔,可降低鼠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气候、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制约鼠兔种群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高原鼠兔被天敌藏狐捕食后,其体内的部分能量以藏狐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1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形象地描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繁盛景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蛙声”属于生态系统信息种类中的物理信息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谚语中涉及的消费者只有蛙C.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D.作者根据田园景象创作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酶的分子中存在有许多功能基团例如-NH2、-COOH、-SH、-OH等,但并不是这些基团都与酶活性有关。一般将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如图为酶的结构和酶的活性中心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完成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C.酶不仅能缩短反应时间还能改变反应平衡状态D.酶的活性部位既能与底物结合,又能与竞争性抑制剂结合,不能体现酶的专一性17.人体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腹痛、腹胀和排便频率改变等症状,皮质酮(CORT)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主要原因,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在CORT的分泌过程中只存在分级调节,不存在反馈调节B.短期应激也会引起CORT的分泌量持续增加C.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还可使肠道蠕动加快D.乙酰胆碱只能作用于靶细胞,与CORT相比,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较短18.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用·iPS细胞克隆出了活体小鼠,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蛋白脱乙酰化和去甲基化有利于重构胚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B.用电刺激、Ca²⁺载体等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③过程中诱导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图示流程运用了重组DNA、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19.当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反之不脱落;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为验证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制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外植体,均分为4组,分别将其基部插入培养皿的琼脂中,封严皿盖,培养并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③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①,是因为④中乙烯扩散至③B.④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②,是因为④中乙烯浓度小于②C.①中的叶柄脱落率小于②,是因为茎端生长素浓度①低于②D.①中叶柄脱落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是因为①中茎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20.某昆虫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会使XX的个体发育为不育雄性。某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C.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5D.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F2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24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21.(12分)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实现将菠菜体内的“生物电池”一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也获得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从而为延缓动物体表细胞的衰老提供路径。下图为菠菜类囊体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A、B、C代表物质,Ⅰ、Ⅱ表示膜上成分,请分析回答:(1)类囊体膜可将光能转化为(填字母)中的化学能。据图推测,类囊体薄膜上的Ⅰ、Ⅱ化学本质最可能是,它们的作用是。(2)据图分析,类囊体的跨物种递送不仅能让动物细胞获得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还能为动物细胞提供(填物质),从而促进细胞呼吸,延缓细胞衰老。(3)分泌型短肽C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研究者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C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者检测拟南芥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C基因表达量,如图1所示,结果说明,分泌型短肽C参与调控叶片衰老,依据是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考试版A3)
2025-04-12
·
4页
·
2.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