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4.下表是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测,敦煌地区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审题人:张雷、牟洪兵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1.图1为青铜钺,是显示尊贵身份的兵器和礼器。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的大铜钺,制作精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湛,纹饰绮丽;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了目雷纹青铜钺。该时期的青铜钺反映了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112149.389.8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战乱频繁导致受田不足C.人地矛盾较为突出D.农业生产关系有待调整图15.北宋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才华横溢,同时也都在政界大展身手。他们把自己当A.原始文明的多元一体B.万邦时代的文明交流做文化主体和道德主体,还自觉地把自己视为政治主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C.贵族政治的等级色彩D.礼乐文明的辉煌灿烂A.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B.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2.下图为西汉盐官、官铁的分布图,这说明西汉时期C.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D.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6.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首次采用西方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下图),较为全面、准确的记录中国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广大边疆地区。《皇舆全览图》的绘制A.盐铁业得到迅速发展B.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A.表明中国传统地理学转型完成B.服务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署C.南方盐铁资源较匮乏D.中央对南方控制力度较弱C.凸显清廷近代主权意识的萌发D.反映清朝强化疆域管控的战略意图3.南北朝时期,山东琅邪颜氏后裔、衣冠南渡的士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大量引用“务先王之7.票号是由山西商人首创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金融机构,初期经营业务以内陆商埠为重心。同治道,绍家世之业”,又推崇“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饮食”等养生方法,认“因果轮回、善恶相元年(1862年),清政府放弃严禁交商汇兑京饷的规定,允许山西票号经营具有代理国库性质的官款报”学说。这体现了业务。对此举措解释合理的是A.佛教思想的本土化发展B.政府奉行三教并行政策A.山西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B.近代财政体制改革的开展C.儒释道融合的时代趋势D.南迁士族坚守传统文化C.局势动荡致国家财政窘迫D.官督商办模式的开创实施高三历史2025-04第1页共3页8.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1902年,清政府启动修A.内部各派别矛盾尖锐B.制度建设具有探索性订律法程序,明确宣布推行“中外通行”方针,并提出:“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主张建立民主集中制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这一变化折射出这一时期15.如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38年,图中推地球的人是英国首相张伯伦。该漫画A.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B.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C.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D.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9.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实施5年制义务教育,并广泛开办夜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运用墙报、戏剧、报刊等形式向民众普及教育。课程设定除常识、文化课外,还有体操、劳动实习、基本军事能力训练等。党在鄂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措施A.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的政权B.适应了抗日战争的形势需要C.兼具人民性和革命性的特征D.有效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10.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该文物见证了A.反映一战后欧洲国际新秩序建立B.赞扬张伯伦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C.揭示英国绥靖政策将引发的后果D.说明雅尔塔体系损害弱国的利益16.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劳动收入占比不断发生变化。下图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劳动收入占比图,据此可以推断图中文字: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上面文字)股金证(中间文字)1954年12月18日(下面时间)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的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11.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改革A.加速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B.标志中国金融政策的成熟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D.助推了对外开放深入发展12.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统治者往往被称为乌鲁克城的“恩”、某城的“卢伽尔”或“恩西”。公元前2600年起,苏美尔人“母语之地的‘恩’”指整个苏美尔地区的“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334年~前2191年),统治者的头衔变成了“世界之王”和“四方之王”。这可用来研究A.劳动者收入下降B.南北差距扩大A.古代两河流域民众具有尚武好战传统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C.经济持续增长D.贫富差距拉大C.古代两河流域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3.14世纪中叶黑死病流行后,尼德兰和法国的风车、水车的价值受到世人更多的重视,强有力的排水机得以发明,鼓风炉得到广泛运用,机械也逐渐发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短缺刺激了技术应用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D.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14.巴黎公社建设过程中,多数派视集中为民主的必要补充,主张精英专政与大众民主的结合;少数派坚持公社主权不可让渡,将国家定位为一种出于互助需要的有机联合。这表明巴黎公社高三历史2025-04第2页共3页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美国学者门德尔斯1969年首次提出原始工业化理论,1972年将其扩展为“主要分布在材料在发达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意愿双双下降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农村中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它伴随着乡村经济的空间组织的变化”。中国明清江南工业是“超轻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议程设定,提升了在国际议题上的话语权。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称,当前全构”,纺织业是明清江南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在对整个江南地区棉布产量的估算中,“明后期江南的球政治中最显著的趋势之一是,“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影响力。棉布产量为5,000万匹,清中期为10,000万匹”。斜身式花机的出现大大改进了织机的性能,提然而,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独立性与话语权的提升,美西方不断加友分化力度,对“全球南方”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工人操作的精确度,发展了纹络花样等工艺,此外棉布的染色技术也有提高。国家进行拉拢和遏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挠“全球南方”国家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以及进一在棉纺织业中最重要的分工为织和纺两大工序的分离,手工业生产与农业的分离,家庭内部的分工。步提高制度性话语权。尽管如此,2025年,全球治理的“基本盘”仍在全球南方:巴西将承办金砖峰江南的松江、苏州、无锡发展为棉纺织基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南非将承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如果“全球南——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近代化》方”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其在全球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得到增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摘编自任琳《全球治理迎来“南方时刻”》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围绕“全球治理”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材料二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开放战略,但总体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压力。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敌视或封锁的态度。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1952年,工业GDP占总GDP的份额仅为17.6%,1978年达到了44.3%;1953-1965年期间,中国重要工业部门从无到有,涵盖能源、冶金、化工、民用机械和国防工业等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门......至今,我国在推进工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采取过政府推动型工业化模式和市场拉动型工业材料1939年,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成立新华社,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德国海通社等多家化模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会受制于他国或成为他国附庸,但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与外外国通讯社建立了联系。1941年,中共面向海外读者和机构,创办了首个外文刊物《中国通讯》。晋界隔绝。察冀军区政治部创办了第一本外文综合性画报《晋察冀画报》,展示了大量国际友人在边区的考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晗、李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历程》采访生活状况。中共在南洋先后创办《南洋商报》《华侨导报》等刊物,在欧美创办《救国时报》《全材料三与法国和英国相比,德国摒弃了英国的自由经济发展理论和个人资本主义模式。他们从民月刊》《工人之路》等报刊,团结海外华人华侨,积极宣传中共抗日。1941年,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历史主义和国家主义中找到了灵感,他们从经济现实中选择了适合后进国家发展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台邀请日本反战人士加入,表达方丈诉求。1945年,中共派出了以董必武为领队的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模式,抓住后发优势,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终于使德国经济快速发展,完成了工业化。德国的国情不制宪会议,标志着中共以“正面积极”的形象走上国际政治的舞台。同于英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意味着德国势必要培育促进企业快速崛起的制度和组织架构。德国通——摘编自谢杰《“请进来”与“走出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实践经验梳理》过银行对企业的参股、贷款以解决企业所需的资本问题,并且通过大型银行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对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外传播的主要措施。(6分)展中的强者进行援助,以促进大企业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股东和各大银行的代表始终是董事会、监事会的主要成员,这样就构成了德国企业管理的双层管理体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掀起了电气化高潮,形成通用电气公司和西门子电气公司两大电气集团,使以发电、配电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工业和制造发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电气设备的工业迅速发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外传播的影响。(9分)——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和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德国工业化起步的异同。(10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化与国家发展的启示。(5分)高三历史2025-04第3页共3页学,《尼布楚条约》签订与16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从题干时间1719年看出,C选项的近代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7.C【详解】据本题材料信息,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清朝财政金融在南方运转困境,清廷做12345678出了政策调整,故C项正确。CBCDADCB8.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末司法改革之前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官方化,反映出清910111213141516朝统治者在面临国内外压力时的困境。已经无法依靠传统的法律制度来维持统治,只能寻求通过改革CDDCABCD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B项正确;“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体现为主权受到列强的严重干预,但1.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商代青铜钺显示尊贵身份的兵器和礼器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等级色彩,是材料主要表现“清末司法改革”,排除A项;“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体现为地方督抚在行政故C选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商代,A选项的原始文明和C选项的万邦时代不属与经济,不再受中央控制,但是材料主要表现“清末司法改革”,排除C项;材料主旨“清末司法改于该时期,故错误;材料的文物只有两件,体现不出礼乐文明的辉煌灿烂,故D错误。革与时代发展”,而“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历史 PDF版含解析
2025-04-16
·
5页
·
631.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