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黄金卷03(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Zn65Cu64Co59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于清洗伤口、杀菌、消毒的医用酒精有强氧化性B.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的舱体外壳部件材料是由金属复合材料——专业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主要是利用了其硬度大的特性C.食品袋中放置的CaO可直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客家围屋建造过程中用作黏稠剂的糯米和鸡蛋清都属于混合物【答案】D【解析】A.乙醇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医用酒精可用于清洗伤口、杀菌、消毒,但是乙醇不具有强的氧化性,故A错误;B.铝合金是制造飞船返回舱的舱体外壳部件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们具有的密度小、强度好的性能,故B错误;C.食品袋中放置的CaO是干燥剂,不能直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C错误;D.糯米的成分是淀粉,鸡蛋清成分是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确定,都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2.镁粉在火星上可以扮演地球上煤的角色,反应Mg+CO2MgO+CO可以为火星上的采矿车、电站等提供热能。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属于放热反应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答案】B【解析】A.由题意镁在CO2中反应产生MgO和CO是放热反应,A正确;B.反应放出热量,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C.物质燃烧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吸收能量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变为单个原子,然后这些原子重新组合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再释放出能量,故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错误的是A.的结构式为 B.的电子式为C.简单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答案】C【解析】A.N以三个共价键的形式结合,H有1个共价键,其结构式为,A正确;B.C与S之间以双键结合,共用2对电子,其电子式为,B正确;C.硫的核电荷数为16,硫离子为核外电子得到2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D.N价层电子排布式2s2sp3,其价层电子排布图为,D正确;故答案为:C。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的溶液中:、、、B.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中:、、、C.含有KSCN的溶液中:、、、D.的溶液中:、、、【答案】D【解析】A.和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不符合题意;B.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和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C.和不能大量共存,C项不符合题意;D.的溶液显碱性,、、、、能大量共存,D项符合题意;故选:D。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生产活动与化学原理均正确且有关联的是选项生产活动化学原理A石英坩埚可用于加热固体熔点高B可作食品干燥剂具有强吸水性C可用于抗酸药物受热易分解D钠的化合物可用于制作烟花钠元素焰色实验显黄色【答案】D【解析】A.石英坩埚加热固体时能与反应生成硅酸盐,故A错误;B.P2O5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故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错误;C.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与其受热分解的性质无关,故C错误;D.钠元素焰色实验显黄色,钠的化合物可用于制作烟花,故D正确;故选D。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4gSO3中电子的数目为2NAB.常温常压下,2.24L氨气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3NAC.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氮原子的数目为1.5NAD.常温下,1.0LpH=12的Ba(OH)2溶液中OH-的数目是0.02NA【答案】A【解析】A.4gSO3的物质的量为:,则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05×40=2NA,A正确;B.不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C.NO2与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46g该混合气体可看成只由NO2组成,所含N原子数为,C错误;D.25℃时,为12的溶液中,含有OH-的物质的量为1L×0.01mol/L=0.01mol,则含有OH-数目为0.01NA,D错误;故选A。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 B.测定溶液的浓度C.验证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D.检验溶液是否变质【答案】A【解析】A.实验室制备,可用Na2SO3粉末和70%的硫酸反应,故A正确;B.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会氧化橡胶管,故B错误;C.图中NaOH溶液过量,一定会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无法证明溶解度:,故C错误;D.稀硝酸能将Na2SO3氧化Na2SO4,与BaCl2作用生成沉淀,无法检验是否变质,故D错误;答案选A。8.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X、Q为同主族元素且这两种元素能组成离子化合物;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B.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C.X分别与Y、Z、W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均为极性分子D.由Y、Z、Q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中性【答案】C【分析】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X、Q为同主族元素且这两种元素能组成离子化合物所以两者同是IA族元素,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为氮元素,所以X、Q分别为氢和钠,所以X、Y、Z、W、Q分别是氢、氮、氧、氟、钠五种元素,依此解题。【解析】A.Z、W、Q形成的离子分别是、、,离子结构相同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A错误;B.三氟化氮分子中中心原子有4个价层电子对,一个孤电子,结构是三角锥形,B错误;C.X分别与Y、Z、W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空间结构为三角锥、V形、直线形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正确;D.由Y、Z、Q组成的化合物亚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D错误;故选C。9.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等,科学家实验探究用硫酸铈循环法吸收,其转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检验可以选用盐酸酸化的溶液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C.反应②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理论上每吸收标准状况下,一定消耗【答案】B【解析】A.硫酸根的检验需要先加入盐酸排查银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硫酸根,A错误;B.从图中看,反应①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方程式为,B正确;C.反应②中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为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故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C错误;D.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理论上每吸收标准状况下(为0.01mol),消耗0.005mol氧气,为0.16g,D错误;故选B。10.槲皮素是植物界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类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最多与8molH2反应,且反应后存在手性碳原子B.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加聚反应C.该物质含有4种官能团;能与Na2CO3、NaHCO3反应D.1mol该物质和足量的Br2、NaOH反应,消耗的Br2、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3∶2【答案】C【解析】A.该物质中含有两个苯环,一个碳碳双键,一个酮羰基,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8mol氢气反应,且反应后存在手性碳原子,如最左侧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A正确;B.该物质中存在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存在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存在羰基能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C.该物质中存在羟基、醚键、碳碳双键和羰基四种官能团,酚羟基能与碳酸钠反应,但是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C错误;D.该物质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可被Br取代,1mol该物质能与5molBr2发生取代反应,和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物质含有4mol酚羟基,能与4molNaOH反应,则消耗的Br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D正确;故答案选C。11.下列实验目的、方案设计和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方案设计和现象结论A比较KMnO4、Cl2和Fe3+的氧化性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FeCl2溶液,紫红色溶液变浅并伴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氧化性:KMnO4>Cl2>Fe3+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新制氯水,变为红色溶液该溶液一定含有Fe2+C比较Ksp(AgCl)、Ksp(AgI)的大小向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大于Ksp(AgI)D检验某有机物(如图)中含有醛基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答案】B【解析】A.酸性KMnO4溶液能将亚铁离子、氯离子分别氧化为铁离子和氯气,不能判断氯气和铁离子的氧化性,A错误;B.铁离子和KSCN溶液变红色,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初始无铁离子,再滴加新制氯水,变为红色溶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B正确;C.NaCl、NaI浓度未知,不能确定Ksp(AgCl)、Ksp(AgI)的大小,C错误;D.分子中碳碳双键也能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得溶液褪色,D错误;故选B。12.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Cu粉和2molNO2(g),发生反应:2NO2(g)+4Cu(s)4CuO(s)+N2(g)△H。在不同温度下,NO2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该条件下,NO2不发生反应生成N2O4。A.△H<0B.v正:a点<b点C.图2中t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N2浓度D.T1温度下,平衡常数K=1.875【答案】C【解析】A.温度越高,反应达到平衡时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所以可确定T1>T2,但是温度越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反而越低,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所以△H<0,故A正确;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因为T1>T2,b点的温度高于a点温度,所以V正:a点<b点,故B正确;C.图2中t0min时改变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较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果增大N2浓度,正反应速率在原平衡基础上逐渐增大,不出现“突变”,所以改变的条件不是增大氮气浓度,应该是升高温度,故C错误;D.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Cu粉和2molNO2(g),NO2(g)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mol/L,则,则K==1.875,故D正确;故本题选C。13.钴的某种氧化物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超耐热合金、绝缘材料和磁性材料的生产,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B.晶胞中的配位数为12C.根据晶体类型推测,该物质熔点低于硫D.若该氧化物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晶胞中两个间的最短距离是【答案】D【解析】A.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个,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错误;B.以体心钴离子为例,晶胞中的配位数为6,B错误;C.分子晶体沸点低于离子晶体,根据晶体类型推测,(分子晶体)熔点低于(离子晶体),C错误;D.设晶胞棱长为acm,1个晶胞中含有4个,则晶体密度为,晶胞棱长,两个间的最短距离为=,D正确;故选D。14.双极膜是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复合而成的,其内层为水层,装置工作时水层中的H2O解离成H+和OH-,分别向两侧发生迁移。CO2电化学还原法制备甲醇的电解原理如图所示。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穿过b膜进入右室溶
黄金卷03(15+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
2024-01-25
·
20页
·
1.6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